慢性肾脏疾病的中医一体化治疗
一、慢性肾脏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机制——“肾络微型癥瘕”,二、干预慢性肾脏疾病进展的措施——中医综合调控与个体化治疗,三、延缓慢性肾脏疾病进展的机理研究——中药抗肾纤维化的分子机制,四、慢性
王耀献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中心慢性肾脏疾病一体化治疗包括:(1)尽早发现进展的肾脏疾病;(2)给予合理的干预治疗,阻止或延缓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和进展;(3)防治尿毒症并发症,尽量减少合并症的发生;(4)完善肾脏替代治疗前的准备和适时开始透析治疗以及肾移植。我院肾病中心提出了慢性肾脏疾病中医一体化治疗的战略构想,突出中医药在防治慢性肾脏疾病全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一、慢性肾脏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机制——“肾络微型癥瘕”
以传统的络病理论和癥瘕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关于肾脏病理的研究,吕仁和教授提出了“肾络微型癥瘕”学说,并经临床实践升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肾脏病理论与临床体系。吕仁和教授将络病理论与癥瘕理论进一步发展,认为肾络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肾脏的泌尿功能,并提出肾脏疾病的根本病机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起居无常等,这些因素致使人体正气亏虚,或毒阻血脉,或气虚血滞,久病入络,造成气滞、血瘀、毒留而形成微型癥瘕,聚积于肾络,即形成肾络微型癥瘕,损伤肾脏本身,进而影响肾脏的功能,导致各种肾脏疾病的形成。
肾纤维化(包括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是几乎所有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通路。肾脏纤维化形成涉及到炎症细胞浸润、肾内固有细胞损伤、活化增殖及表型转化,促纤维化因子的分泌及细胞外基质(ECM)聚积与降解失衡等多个环节,使大量ECM在肾内沉积,肾小管及间质毛细血管减少、荒废,完整肾单位进行性减少,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最终导致肾功能丧失。虽然细胞损伤活化及促纤维化因子分泌增加是引起肾脏纤维化的直接原因,但纤维化最终是由基质成分在细胞周围大量沉积而实现的。细胞外基质堆积符合瘀毒阻络、微型癥瘕形成之病机。在肾脏疾病的治疗中,化瘀通络、消癥散结应贯穿始终。
综上所述,“肾络微型癥瘕”学说是中医学关于肾脏疾病病因病机的理论,是络病理论和癥瘕学说的结合与发展。“肾络微型癥瘕”学说的提出,为肾脏疾病的防治探索有效的治法和方药,为我们更加深入地探讨肾脏疾病的本质,提高对肾脏疾病辨病辨证治疗的水平都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更为我们研究和发展中医学树立了典范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40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