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534925
2005,医院改革元年?
http://www.100md.com 2005年3月8日 《现代护理报》 2005.03.08
     4年前,国家8部委就联合发布了《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但时至今日,卫生行政部门仍然没能拿出具体方案。

    医疗体制改革难产

    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所长蔡仁华教授日前说,酝酿已久的医疗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之所以难以出台,主要是决策部门受到三大争议的困扰。

    “首先是概念之争。”曾任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的蔡仁华说,最初,8部委的意见是,将医疗机构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类管理。如今,又有人提出按公益性与经营性划分。

    蔡仁华认为,后一种提法不科学。因为公益性医疗机构也需要经营。这种划分容易让人误解为公益性医院不需要经营、核算。蔡仁华认为,“营利、非营利”的划分较科学。

    其次是体制之争。按8部委的《指导意见》,政府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由同级财政给予合理补助,并按扣除财政补助和药品差价收入后的成本制定医疗服务价格;其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不享受政府补助,医疗服务执行政府指导价。卫生、财政等部门加强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财务监督管理。营利性医疗机构价格放开,自主经营,照章纳税。
, 百拇医药
    蔡仁华说,与国有企业改革不同,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性质。国企无论是独资或引进外资、民资,都不影响其对利润的追求。医院则不同,如果政府独资办,肯定不以追求利润为目的;但如果公私合营,这类医院算什么性质,目前尚无答案。

    第三大争议是机制之争,即医院内部的补偿机制。蔡教授说,《指导意见》认为,要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解决以药养医问题,必须切断医疗机构和药品营销之间的直接经济利益联系,要在逐步规范财政补助方式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基础上,把医院的门诊药房改为药品零售企业,独立核算、照章纳税。蔡教授解释,过去政府容许医院从药品销售的批零差价中提留一定比例的销售收入,以弥补财政投入的不足,即“以药补医”。医院和医生都希望通过多开药来增加收入,但老百姓看病的费用也随之越来越高。

    “旧的医院补偿机制要打破,新的机制还没找到。”蔡仁华解释,目前医院的收入主要包括财政补贴、医疗服务收费、药费差价收入三部分。财政补贴只占医院总收入的10%左右,医疗服务的收费较低,收不抵支,劳务亏损。如果现在去掉“以药补医”,医疗服务费又不可能提得太高,如何能解决医院的补偿问题,成为争议的又一个焦点。
, 百拇医药
    医院越来越穷?

    一边是主管部门的实施方案“难产”,另一边是医患纠纷愈演愈烈,看病越来越贵。长期关注卫生经济的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玲,对目前的状况表示担忧。

    据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财政改革的深入,国家大幅削减医疗投入。投入少了,政府自然要给医院政策。

    李玲研究后发现,随着政府的放手,医院给自己找到两条主要财路—————多卖药、多上高新设备。有的医生和医院尽力诱导患者用价格昂贵的高新仪器诊疗,结果,老百姓看病越来越贵,因病致穷的例子也很多。

    李玲教授对此的解释是,医院管理混乱,包袱太重,冗员太多。在李玲看来,医疗体制改革不是简单的医院改革,还应该包括医疗保险、药品、医疗器材、公共卫生等,需要综合考虑,同步前进。

    “目前政府大力推行的医院改制,感觉像在甩包袱。”李玲说,怎么改制?谁来主管?怎么监管?在这些问题都没有解决的情况下,自然会出现近期被媒体广泛关注的“新兴医院事件”。
, 百拇医药
    据悉,中国医疗体制改革采用的是“美国模式”—————市场主导型。这正是李玲所担心的。“美国模式是独一无二的,很难复制。”李玲说,美国人均年医疗费用为5000美元左右,而中国人均GDP才1000美元。即使欧洲许多发达国家也无法达到这个财力,更何况中国。

    据介绍,国际上目前主要有两种医疗体制模式。一种是美国的市场主导型,即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都在市场上平等竞争,政府除了严格监管外,只负责为穷人、老人医疗买单。李玲说,在医疗这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市场主导的结果是,医疗服务越来越好,但医疗价格也越来越高。另外一种模式是政府主导型,如英国和加拿大。在英国,公立医院由政府全额投入,老百姓看病是免费的。有钱人需要特殊服务,可以到私立医院去。在这种模式下,看病便宜,普及面广,政府投入也较少。美国的医疗费用占GDP的16%左右,而英国仅为7%左右。

    面对中国的特殊国情,医疗体制改革何去何从?李玲更看好政府主导型。
, 百拇医药
    医改应避免陷入三大困局

    由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刚刚推出的《中国城市“十一五”核心问题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已经是“箭在弦上”,但也面临诸多矛盾和困难,需在“十一五”期间着力解决。

    研究报告认为,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应避免陷入三大“困局”:第一是医疗体制改革的过度市场化。我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以及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总的改革取向是市场化。如何在通过市场化提高医疗机构经营效率的同时又保证所有国民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这是城市医疗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但目前大部分城市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过度市场化的倾向,由此引发了很多问题,这是“十一五”期间应予以充分认识的。

    第二是医疗体制改革的简单民营化。针对医疗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实行股权多元化,将医院推向市场是“十五”末期的一种主流认识。卫生部拟出台的《医院体制改革指导意见》规定,在政府所属医疗机构中,国有资产的持股权不低于51%,这意味着更多的社会资本将被允许进入公立医院。事实证明,简单地将医院民营化也不一定能解决积存已久的问题。此外,报告提出,医院市场化和民营化以后,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依然得不到改变,患者与医院之间依然是不平等的关系。而且,作为营利性医院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以及作为医生对其职业道德的要求之间始终存在着对立和矛盾。所以,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保障公平的机制,单是推进医院的市场化改革必然损害患者利益,造成医患关系对立。因此,必须引入公平的竞争来弥补由监督机制缺乏带来的缺憾。
, http://www.100md.com
    第三是医疗体制改革产权一刀切问题。报告认为,产权是医院体制改革的核心,但以产权多元化为主要诉求的医院体制改革并不能解决当前医疗领域的问题。在产权不变的情况下,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也是一种比较现实的思路,其中关键是采用公司化治理方式。通过委托代理将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这是今后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医改中的政府将扮演什么角色?

    蔡仁华说,2000年推出了医院分类管理,把现有的医院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今后还要细分,把医院分为3类:政府办医院、社会资金办的非营利性医院与营利性医院。改革的下一步,就是要从完善院长责任制和扩大医院自主权,向医院产权多元化改革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将会加强指导,特别是强调运用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来管理医院。这将会导致医院管理制度的重大变革,将有相当一部分公立医院实现产权多元化,同时也会出现一些个人资金投资兴办的医院。

    改革后,卫生行政部门加快筹组医疗系统国有资产监管组织,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管、办分离。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行业管理措施,实现管理与指导。而出资人,包括政府和民间资本,直接或者间接经营管理所属医院或者医疗集团。逐步理顺这个关系,这是最重要的改革。
, 百拇医药
    2005,医院改革元年?

    2005年卫生部牵头制定的《医院体制改革指导意见》将出台,这就意味着医疗体制改革即将步入医院产权改革阶段,更多的社会资本将被允许进入公立医院。

    事实上,在将近一半的省市区,已经先行出台了不少医院改制的相关指导意见,绝大部分操作手法已经走到了现有政策的前面。但目前最大的风险是游戏规则的缺位,歧视性政策短期内难以消除。如果改制过程中利益格局的调整过于剧烈,矛盾激化,就有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让医院改革来得更加猛烈些吧!”2004年11月20日,一位医疗投资咨询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迫不及待地说。他认为,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市场的“春天”已经来临,2005年将是大规模开掘这一座金矿的最佳时机。

    “中国医疗市场可能出现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相类似的爆发式增长”,这位曾在美国医疗服务业工作10多年的专家说,目前至少有60亿美元的业外资本在等着收购中国的医院。2005年,也许就是中国的医改元年。
, 百拇医药
    改革将进一步深化

    在2004年8月举行的21世纪医学国际论坛上,卫生部副部长朱庆生首先从改革的角度诠释了当前医疗体制的弊病,即“医疗卫生事业投资渠道单一,吸纳社会资本投入力度不大,公立医院垄断的局面没有完全打破,多种所有制医疗机构公平有序竞争的格局还没有形成”,以及“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体制缺乏活力,医疗服务模式单一与群众医疗需求多样化之间矛盾突出”等。

    据朱庆生透露,国家将进一步采取有效的鼓励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在宏观层面上形成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民营医院、私立医院、股份制医院等多种所有制医院并存,公平有序竞争的医疗服务格局。业内人士分析说,朱庆生大致描绘出了未来中国医疗体制变动的轮廓段,更多的社会资本将被允许进入公立医院。因此,在今年,将会有大批各级国有医院走上改制之路。

    (李永再整理),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