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现代化应给老百姓带来实惠访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煌
记者:中医是传统医学,传统医学处在现代社会里,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部分已经改变了,或不存在了?
黄煌:中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历史相当长,不说中国人服用天然药物的历史,就说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那也应该有2000多年了,那是从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算起的。这几千年来,中医学的历史没有中断过,而且至今依然在卫生保健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东汉时期成书的《伤寒杂病论》依然是中医院校学生必读的书籍,其中的一些配方现在用得很好,比如小柴胡汤,我想大家都很熟悉,那就是古方。 就像中国许多文化一样,中医学是在不断变化的。有的东西慢慢被社会淘汰了,有的东西则继续保留着,还有许多新的东西不断在产生。比如原来的中医用毛笔开方,现在的中医都用硬笔,可能还要发展为电子处方。再比如过去的中医没有体温计、血压计,更不懂红血球、白细胞,但现在的中医可以和就诊者交流许多现代医学知识。还有,中医的诊疗方式也有很大的变化,过去没有中医院,中医或是坐堂,或是在家门诊,或是出诊走方。再有,过去的中医大多数不分科,但现在你走进中医院,那架式与一般的综合性医院也没有多少差别。这都是中医在形式上的变化,至于在内容上、学术上的变化,那就更大了。这里恐怕一时说不透。
, http://www.100md.com
记者:有一篇名为《现在的中医现代化是假的现代化》的文章,揭示了中医现代化的很多问题,令我们感到很惊讶。什么叫“中医现代化”?我原来想得很简单,就如您刚才说的,它是一个很自然的历史进程,因为我们都是现代人,中医也流传到现代了,它当然也就现代化了。至于研究经络、分析中药成分这些研究课题,也是出自现代人的好奇心,想用现代医学的手段“解剖”或“衡量”一下中医药,这也是很自然的,不能因为“连一个有价值的成果都没能搞出来”就否定这样的研究。问题是谁能把握“中医现代化”的纯正动机呢?好的动机一不留神就走了样,这在我们的历史上也是有教训的。搞到现在,我们已经分不清何为真的现代化,何为假的现代化,何为真的继承传统,何为假的继承传统。中医正在被五花八门地利用着,中医界的老先生们都极度忧虑中医的前景,已经去世的吕炳奎老先生甚至有“灭顶之灾”的说法,实际情况有这么严重吗?
黄煌:《现在的中医现代化是假的现代化》一文我看了,其中所说的有不少是事实,我也有同感。中医现代化是一个口号,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有关其内涵和实现的途径等,有诸多争论。在我看来,中医的内容比形式更为重要。中医是一门防病治病的技术,中医应该让现代的社会接受,为现代社会发展服务,这是中医现代化的目标。对于老百姓来说,对中医的要求不外是在当地能找到有名的中医看病,所服用的中药不仅疗效好,而且方便实惠,副作用少。但现在名中医越来越少,中医开的方子吃了数月也无动静,反倒出现副作用,有的价格昂贵,甚至比进口的西药还贵。这种中医,外表再现代,恐怕老百姓也不需要!最可恨者,现代许多媒体上出现的医疗广告,均是采用祖传秘方加上“现代科技”,不是《黄帝内经》加上“基因疗法”,就是《本草纲目》套用“生物科技”,一派胡言!所以说,中医的现代化,不要关在实验室里的现代化,也不要在书本上的现代化,而是要给广大的老百姓有真正的实惠!
, 百拇医药
这个实惠体现在医疗卫生机构能为社会提供安全、有效和经济的医疗保健服务。先说安全,这非常重要。许多人认为中药是天然药物,没有副作用,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凡药三分毒,除了那些既是药物又是食物的中药,如红枣、生姜、枸杞、薏苡仁、扁豆、莲子等食物中药,中药的副作用也是有的,不说巴豆、甘遂、乌头、生半夏等毒药,就是常用的中成药龙胆泻肝丸,已发现可以导致肾功能损害,还有人参,误用也有副反应,称为滥用人参综合征。所以,要高度关注中草药的副反应。好的中医,能够通过对证下药,采用合理的配方和最佳的服药量等,以避免不良反应而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这里的技术性很强。
再说有效。中国人吃中药已经几千年了,原因就是中药能治病,中药有疗效。但要取得疗效,其中的环节很多,什么病用什么药,什么样的体质用什么药,什么时候用什么药,等等,也是非常有讲究。为什么中医看病累,中医看病的诊金要高一些,就是因为开每张方都不是容易的,都需要动脑筋。需要为患者提供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再说经济。好的中医,用常用药,而且处方不大,用药味数不多,而且疗程短。以前的名中医治疗急性发热性疾病,常常一剂见效,常有“某一贴”的雅号。所以,中医以廉见长。而现在,中医用药常常要服用几年,而且方很大,有的处方密密麻麻,配药用麻袋装,那么多贵重药,那么多冷僻药,那么大剂量,那么长的疗程,服用中药的成本能不高吗?
, http://www.100md.com
我说,鉴别是否名中医的标准就是以上三条,能提供如此中医诊疗服务的医生,就是好医生。能提供如此服务的中医医疗机构,就是好医院。
中国的中医问题,是相当复杂的一个社会问题。历史上,鲁迅先生反对中医,余云岫先生主张废止中医,毛泽东同志主张扶持中医,新浪网曾开展中医前途的大讨论。这说明中医已经不单单是一门技术,而是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每个人所讲到的中医,其概念恐怕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推崇的是中医的哲学,有的推崇的中医的技术,有的看上的则是中医的实用性,有的看上的是中医的人性化服务,有的厌恶的是中医中的俗文化,有的反对的是中医的非科学性的成分,有的就利用中医中的神秘性谋取经济效益。所以,认识中医,不能将它与现代医学等量齐观。
正因为中医学的这种复杂性,所以,就如你说的,中医正被五花八门地被利用着。尤其是现在处在经济大潮之中,许多人就是靠中药发大财的,如各种口服的保健品,什么“液”、什么“膏”、什么“精”,绝大部分是用的中药;还有那些外用的什么“袋”、什么“贴”、什么“垫”之类的,也无不是用中药研粉往里装就是了!在电线杆上张贴广告的,或被吹嘘为神医的,大部分是开中药的。从历史的眼光来看,现在的中医,正处在一个中医的市场化时代,也就是中医必然被人利用来谋取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 百拇医药
记者:我看过一篇质疑中医模糊的诊疗标准的文章,中医的这种模糊性是固有的,还是被人阐释成这样的?它有没有可能变得标准化、规范化?
黄煌:标准与模糊并存是中医的特色。应该这么说,中医用药、用方(汤药)、用针(针灸)、用力(推拿)的技术是有标准的,但是,中医师在处理与病人的关系上,在驾驭病人的心理上是需要艺术的,就无法规范和标准。至于模糊性,倒是客观存在的,如诊疗标准就不够清晰,需要研究和进一步清晰化。但如果认为模糊就是中医的固有特征,或认为中医无法标准化规范化,那就会导致对中医研究的虚无化。这会影响中医学科的发展。
中医的标准化研究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部门曾提出了研究计划。我最希望的是尽快对中医的临床诊疗技术进行必要的规范,同时,提出一批让老百姓能够正确选择中医医疗服务的标准或参照指标,尤其是不能让那些骗子盗用中医的名来招摇过市。(来源:黄煌经方沙龙), http://www.100md.com(刘丽明)
黄煌:中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历史相当长,不说中国人服用天然药物的历史,就说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那也应该有2000多年了,那是从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算起的。这几千年来,中医学的历史没有中断过,而且至今依然在卫生保健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东汉时期成书的《伤寒杂病论》依然是中医院校学生必读的书籍,其中的一些配方现在用得很好,比如小柴胡汤,我想大家都很熟悉,那就是古方。 就像中国许多文化一样,中医学是在不断变化的。有的东西慢慢被社会淘汰了,有的东西则继续保留着,还有许多新的东西不断在产生。比如原来的中医用毛笔开方,现在的中医都用硬笔,可能还要发展为电子处方。再比如过去的中医没有体温计、血压计,更不懂红血球、白细胞,但现在的中医可以和就诊者交流许多现代医学知识。还有,中医的诊疗方式也有很大的变化,过去没有中医院,中医或是坐堂,或是在家门诊,或是出诊走方。再有,过去的中医大多数不分科,但现在你走进中医院,那架式与一般的综合性医院也没有多少差别。这都是中医在形式上的变化,至于在内容上、学术上的变化,那就更大了。这里恐怕一时说不透。
, http://www.100md.com
记者:有一篇名为《现在的中医现代化是假的现代化》的文章,揭示了中医现代化的很多问题,令我们感到很惊讶。什么叫“中医现代化”?我原来想得很简单,就如您刚才说的,它是一个很自然的历史进程,因为我们都是现代人,中医也流传到现代了,它当然也就现代化了。至于研究经络、分析中药成分这些研究课题,也是出自现代人的好奇心,想用现代医学的手段“解剖”或“衡量”一下中医药,这也是很自然的,不能因为“连一个有价值的成果都没能搞出来”就否定这样的研究。问题是谁能把握“中医现代化”的纯正动机呢?好的动机一不留神就走了样,这在我们的历史上也是有教训的。搞到现在,我们已经分不清何为真的现代化,何为假的现代化,何为真的继承传统,何为假的继承传统。中医正在被五花八门地利用着,中医界的老先生们都极度忧虑中医的前景,已经去世的吕炳奎老先生甚至有“灭顶之灾”的说法,实际情况有这么严重吗?
黄煌:《现在的中医现代化是假的现代化》一文我看了,其中所说的有不少是事实,我也有同感。中医现代化是一个口号,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有关其内涵和实现的途径等,有诸多争论。在我看来,中医的内容比形式更为重要。中医是一门防病治病的技术,中医应该让现代的社会接受,为现代社会发展服务,这是中医现代化的目标。对于老百姓来说,对中医的要求不外是在当地能找到有名的中医看病,所服用的中药不仅疗效好,而且方便实惠,副作用少。但现在名中医越来越少,中医开的方子吃了数月也无动静,反倒出现副作用,有的价格昂贵,甚至比进口的西药还贵。这种中医,外表再现代,恐怕老百姓也不需要!最可恨者,现代许多媒体上出现的医疗广告,均是采用祖传秘方加上“现代科技”,不是《黄帝内经》加上“基因疗法”,就是《本草纲目》套用“生物科技”,一派胡言!所以说,中医的现代化,不要关在实验室里的现代化,也不要在书本上的现代化,而是要给广大的老百姓有真正的实惠!
, 百拇医药
这个实惠体现在医疗卫生机构能为社会提供安全、有效和经济的医疗保健服务。先说安全,这非常重要。许多人认为中药是天然药物,没有副作用,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凡药三分毒,除了那些既是药物又是食物的中药,如红枣、生姜、枸杞、薏苡仁、扁豆、莲子等食物中药,中药的副作用也是有的,不说巴豆、甘遂、乌头、生半夏等毒药,就是常用的中成药龙胆泻肝丸,已发现可以导致肾功能损害,还有人参,误用也有副反应,称为滥用人参综合征。所以,要高度关注中草药的副反应。好的中医,能够通过对证下药,采用合理的配方和最佳的服药量等,以避免不良反应而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这里的技术性很强。
再说有效。中国人吃中药已经几千年了,原因就是中药能治病,中药有疗效。但要取得疗效,其中的环节很多,什么病用什么药,什么样的体质用什么药,什么时候用什么药,等等,也是非常有讲究。为什么中医看病累,中医看病的诊金要高一些,就是因为开每张方都不是容易的,都需要动脑筋。需要为患者提供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再说经济。好的中医,用常用药,而且处方不大,用药味数不多,而且疗程短。以前的名中医治疗急性发热性疾病,常常一剂见效,常有“某一贴”的雅号。所以,中医以廉见长。而现在,中医用药常常要服用几年,而且方很大,有的处方密密麻麻,配药用麻袋装,那么多贵重药,那么多冷僻药,那么大剂量,那么长的疗程,服用中药的成本能不高吗?
, http://www.100md.com
我说,鉴别是否名中医的标准就是以上三条,能提供如此中医诊疗服务的医生,就是好医生。能提供如此服务的中医医疗机构,就是好医院。
中国的中医问题,是相当复杂的一个社会问题。历史上,鲁迅先生反对中医,余云岫先生主张废止中医,毛泽东同志主张扶持中医,新浪网曾开展中医前途的大讨论。这说明中医已经不单单是一门技术,而是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每个人所讲到的中医,其概念恐怕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推崇的是中医的哲学,有的推崇的中医的技术,有的看上的则是中医的实用性,有的看上的是中医的人性化服务,有的厌恶的是中医中的俗文化,有的反对的是中医的非科学性的成分,有的就利用中医中的神秘性谋取经济效益。所以,认识中医,不能将它与现代医学等量齐观。
正因为中医学的这种复杂性,所以,就如你说的,中医正被五花八门地被利用着。尤其是现在处在经济大潮之中,许多人就是靠中药发大财的,如各种口服的保健品,什么“液”、什么“膏”、什么“精”,绝大部分是用的中药;还有那些外用的什么“袋”、什么“贴”、什么“垫”之类的,也无不是用中药研粉往里装就是了!在电线杆上张贴广告的,或被吹嘘为神医的,大部分是开中药的。从历史的眼光来看,现在的中医,正处在一个中医的市场化时代,也就是中医必然被人利用来谋取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 百拇医药
记者:我看过一篇质疑中医模糊的诊疗标准的文章,中医的这种模糊性是固有的,还是被人阐释成这样的?它有没有可能变得标准化、规范化?
黄煌:标准与模糊并存是中医的特色。应该这么说,中医用药、用方(汤药)、用针(针灸)、用力(推拿)的技术是有标准的,但是,中医师在处理与病人的关系上,在驾驭病人的心理上是需要艺术的,就无法规范和标准。至于模糊性,倒是客观存在的,如诊疗标准就不够清晰,需要研究和进一步清晰化。但如果认为模糊就是中医的固有特征,或认为中医无法标准化规范化,那就会导致对中医研究的虚无化。这会影响中医学科的发展。
中医的标准化研究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部门曾提出了研究计划。我最希望的是尽快对中医的临床诊疗技术进行必要的规范,同时,提出一批让老百姓能够正确选择中医医疗服务的标准或参照指标,尤其是不能让那些骗子盗用中医的名来招摇过市。(来源:黄煌经方沙龙), http://www.100md.com(刘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