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坚信中医 > ...
编号:10540195
推进系统论和中西医学的结合 驳“系统论研究难以推动中医创新与发展”
http://www.100md.com 2005年3月1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308期
     周东浩 山东省临沂市中医院

    拜读了《中国中医药报》3月9日张效霞《系统论研究难以推动中医创新与发展》的宏论,感到张君的反思还是比较深刻的,但我不同意张君最后的结论。张君的论证问题出在哪儿?下面我用引用点评的方式,谈谈我的看法:

    一、张君说:“中医系统论研究是经学式研究方法的变形……其意义除了使人们对中医学的科学性坚信不疑之外,实用价值却不大。因为这种逻辑上的求同比较对一种需要变革的学科来说,其促进力是软弱的。”

    中医系统论研究属于中医方法论研究,它深刻揭示了中医和西医研究方法上的不同以及走向统一的前景,给人以启示。但启示不是替代,哲学只是指明了路,说“该怎么走”,哲学的探讨不可能替代医学实际的研究。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哲学不能直接告诉我们什么,甚至土豆是怎么长出来的也不能,但是,没有它,人们就会在事实的海洋里迷失方向。”

, http://www.100md.com     同样,中医系统论研究的价值也不在于直接的去指导临床,或者从中直接演变出“中医理论的飞跃”,这是不可能的。哲学思考的价值更多地在于启迪、指路,具体的医学规律必须到健康与疾病的客观实际中去寻找,不可能从头脑里空想出来。中医系统论没有走上系统医学这一步,而是停留于哲学的探讨,这是它的不足。有不足需要改进,这又怎么能成为对中医系统论盲目否定的理由呢?

    中医陷入目前的危机,不但不是研究系统论的错,反而是不懂或者是半懂系统论,没有在实践中坚持和贯彻系统论的原则方法,走了中医西化道路的缘故。中医系统论研究不可能总是停留在哲学层面上,中医学研究者应该自觉地把这些哲学的成果贯彻到医学科学的研究中去,发展系统论指导下的医学研究,把中医所发现的人的健康与疾病的系统规律进一步深化细化,或者发现新的系统规律,等那些规律发现出来,实用价值就大了。哲学层面的中医系统论研究只能算是第一步,医学层面的系统医学研究——也就是把系统论的方法贯彻到具体医学问题的研究中去——这是第二步,是上一步的有机继续。系统医学现在还是个襁褓中的婴儿,目前的能力当然有限,但是它的潜力却是非常大的,难道因为婴儿目前“实用价值不大”就随便抛弃,让其“寿终正寝”么?
, http://www.100md.com
    不要认为哲学没有用,没有“促进力”,著名科学史家库恩就曾经说过,“在常态科学时期,科学家一般埋头于解决具体的问题,可是到了科学革命时期,科学家却必须转向哲学,求助于方法论的分析,以作为解开他们研究领域中的不解之谜的工具”。科学史的无数事实也证明,在科学的革命期,哲学往往是以先锋的形式出现的。这时它常常比科学走得更快,并有力地促进新的科学的成长,哲学对于科学研究的作用在于思想的解放,在于增加研究者的洞察力和预见性,使人们能从纷乱的事实中更快地发现他所需要的东西,这就是它的“实用价值”之所在。中医系统论也并不是像张君所说的那样只是深刻阐明了中医学的科学实质,而是对中医、西医的不足也都有深刻的剖析。不只是求同,也在辨异,无论对中医还是西医来说,它都是以一种革命的姿态出现的,怎么能说它的“促进力是软弱的”呢?相信仔细读过《系统中医学导论》的人,不会产生这种错误的认识。

    二、张君说:“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识到:只有从中医理论体系自身将目前所存在的理论概念模糊不清、缺乏严密逻辑关系等问题作出圆满解决后,中医现代研究才会有所作为。在此之前,一厢情愿地引进大量没有相当的知识准备和理论素养就难以掌握和理解的(系统论)概念和范畴来解释它们,也许出发点是好的,结果却事与愿违,有可能导致更大的混乱,使中医的概念和范畴变得更加难以理解和把握。”
, http://www.100md.com
    张君的反思似乎有道理,其实却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没有系统论的介入,“中医理论体系自身所存在的概念模糊不清、缺乏严密逻辑联系”的问题如何能够“作出圆满解决”?如果单靠啃旧书本,中医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恐怕不知要到猴年马月了。

    理论归根结底来源于实践,来源于古人对生命和疾病现象的考察,但由于研究条件的限制,古人的理论有很多牵强附会、甚至不准确的地方,这一点不应该否认。目前中医理论还保持着这种前科学的形态,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发展,把它现代化、规范化是当务之急。可是中医理论哪些是对的,哪些不对?怎么分辨?是靠引经据典么?那经典也有不足、不对的地方啊。我看还是要归到临床健康与疾病现象的考察上来,这才是中医的理论之本。要用整体动态联系的系统论方法研究人健康与疾病的系统规律,资料积累多了,中医理论自然而然就实现了现代化,自然而然就达到了规范和精细的要求。

    系统论其实一点都不难,只要紧紧地把握住“整体、动态、层次、联系”这几个字就够了。中医的方法中有很多系统论的东西,只是变换了一下说法而已。实际上,系统论不但不是理解中医理论的障碍,反而是正确理解中医理论的跳板,是发展中医理论的桥梁,要把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挖掘出来,不经过这个过程是不可能的。经过这个过程之后,中医理论要比现在好理解得多,也精细得多。当然,系统论主要是提供一种方法或者说看问题的角度,而不是把它的概念“拉郎配”式的套在中医的概念上,那样做的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 百拇医药
    三、张君说:“中医系统论研究难以推动中医的创新与发展,必须从中医理论自身寻找与当代科学相结合的切入点和可以带动全局的突破口。”

    “从中医理论自身寻找与当代科学相结合的切入点和可以带动全局的突破口”?中医理论博大精深,阴阳、气血、经络、辨证……找哪一个作为突破口?没有系统论,恐怕只能盲人骑瞎马——碰运气。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开中医理论的“锁”,就需要系统论的“钥匙”。不能倚仗西医“分析、实验、实证”的钥匙,因为方法不对路,中医西化就是用错了钥匙,结果打不开锁,以至于到了现在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给中医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也不能让中医走回头路,所谓“返璞归真”、“正本清源”,其实是画地为牢,固步自封,靠从书本到书本搞经院式的繁琐论证,使中医的理论研究与时代相隔绝的研究方式,怎么能成功呢?只要是对的,对医学有用的,就要吸取过来,中医需要这种吐故纳新的勇气,更需要系统论的方法。

, 百拇医药     现在中医现代化的关键是把系统论的方法贯彻到具体的医学研究中去,贯彻到具体疾病和健康现象的考察中去。中医系统论没有做到这一点,这只能说是做得不够,应该进一步深化下去,把古人所发现的这些属于人体系统的科学规律进一步阐明,怎么能依此就断定

    “中医系统论研究难以推动中医的创新与发展”呢?

    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会向着系统医学这个方向发展,这是必然的。这是由于人体本身就是最典型的系统,系统论是它的最佳的方法论选择,以前中医在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建立的朴素理论(虽然也是整体动态的系统研究方法,但研究手段原始,研究水平较低,理论还停留在一个相对古朴的形态)和近代西医在还原论指导下建立的还原医学各自把握了人体系统变化的某一部分内容,但都不够全面,所以都存在各自的局限性,目前已经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危机。

    古代的整体论和近代的还原论必然会被比它更先进的系统论所取代,发展系统论指导下的系统医学是中医西医共同的归宿,这是大势所趋,潮流所向,我对此没有丝毫的疑问,现在看的就是中医西医谁醒悟得更早一些、谁发展得更快一些的问题。
, 百拇医药
    这几年西医已经新兴起了一种系统生物学,但其实还是还原医学的一种修补,西医学的总体框架依然是还原论的,它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分析、实验、还原的方法,它的理论和实践带着还原论特有的局限性,真正的系统医学还在它的认识之外。在这中间,中医还是大有可为的。

    在我看来,中医系统论就是中医现代化迷途的一剂清醒剂。读了中医系统论,恰似盲人重安了一双慧眼,溺水的人看见了救援的木棒,它驱散了迷雾,带来光明。只有依靠系统论,才能大力“推动中医的创新与发展”,才能从中医理论自身中找到“与当代科学相结合的切入点和可以影响和带动全局的突破口”。如果失去系统论的指引,中医只能继续在茫茫的黑暗中摸索,最终反而会耽误中医发展的大好时机。

    四、总结

    综上所述,张君论述问题的症结主要在于他不明白中医系统论的哲学探讨和系统论指导下的医学科学研究的区别,割裂了系统论和中医研究方法的内在联系,以为抛开系统论的方法,就可以从书本经典理论的论述中重建中医理论的根本,建立所谓绝对不会有任何不是中医传统理论体系所没有的东西的“新”体系。这其实是开历史的倒车。

    系统论作为一个普遍的方法论,虽然可以说几乎每一门科学都有“系统论”,而并不限于中医才有“系统论”,但作为研究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医学来说,人体系统的变化规律和其他系统的规律是不同的,这些规律只能从人身上、从实践中去寻找,不可能由系统论自然而然的推演出来。这些规律中医把握了一些,但还很不充分,而西医由于方法论的限制,很多规律是在它的研究视野之外的。这些独特的规律是医学研究的内容,而不是哲学探讨的范围,中医应该致力于发现并阐明这些规律。规律讲明白了,中医其实并不神秘,但发现这些规律需要系统论的方法,需要中西医学的知识,需要艰苦的努力和必要的条件。,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