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老龄问题挑战养老思路有待改变
[点击上图放大] |
在今年“两会”上,一些代表和委员纷纷提出,我国在21世纪前50年面临两大压力——前20年是就业的压力,后30年是养老的压力。人大代表黄明全提出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构建家庭、社区、福利机构这样三位一体的养老体系,通过社会化的方法来解决养老问题。而政协委员崔琳建议,要建立多元化的、混合型的老年保障体系。她提出这个保障体系要在政府的主导和引导下,多渠道、多形式地鼓励全社会,或者是个人出资兴办不同层次的养老院、养老公寓、老年活动生活中心等等,来满足老人的多种需要。确实,我们现在正面临着一个“银发时代”的加速到来。“银发浪潮”自然也给我们这个社会创造了一个新的“银发经济”的机会。怎样把握这个机会,既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照顾和服务,又大力发展老年产业?本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有关专家,且看他们是如何说的。-9[+3g', 百拇医药
——编者按-9[+3g', 百拇医药
1-9[+3g', 百拇医药
■老龄化速度日益加快-9[+3g', 百拇医药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还在加快。民政部社会福利司副司长阎青春对我国老龄化进程的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阎青春指出,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有四个特点:-9[+3g', 百拇医药
第一,与国际社会相比,我国老龄人口基数巨大。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已达到1.34亿。-9[+3g', 百拇医药
第二,与国外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日本是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老龄化的,经过了五六十年才最终进入老龄化社会。而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经过短短二十几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根据测算,到205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达到4亿,占人口总数的20.4%。由此可见,我国的老龄化正在以加速度发展,这就使我们应对老龄化挑战的准备时间十分有限。-9[+3g', 百拇医药
第三,我国高龄人口众多。目前,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有1300万人,生活不便需要照顾的老年人日益增多,老年服务事业发展要求日益紧迫。-9[+3g', 百拇医药
第四,我国是未富先老。西方发达国家是先经历了经济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积累,然后才进入老龄化社会,也就是“先富后老”,因此,他们有比较充足的物质基础应对老龄化问题。而我们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是“未富先老”,我们并没有太多的物质资源解决养老问题。因此,如果我们还像过去那样,依靠国家和集体来提供养老保障,是行不通的,这就要求我们要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老龄工作的路子。
2{m!, 百拇医药
■养老机构少,入住率低{m!, 百拇医药
作为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恐怕是老龄事业的头等大事。过去,在多子女的大家庭中,老年人可以得到子女们的照顾,这种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延续了几千年,但现在正在受到挑战,家庭日益小型化,空巢家庭逐渐增多,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因此,需要探索一条既符合传统,又符合现代社会特点的人性化的养老服务发展道路。{m!, 百拇医药
面对老龄化社会,我国各地公办、民办的社会福利院、敬老院、护理院、康复中心、老年公寓等应运而生。但在这些养老机构中,却存在着一个似乎十分矛盾的问题:养老机构数量偏少,而入住率却又很低。{m!, 百拇医药
据2001年的统计,我国有1.3亿老年人,全国赡养福利机构近4万个,收养人员为92.5万人,其中90%为老年人,同时包含一些孤残人员。这些机构中约有132.6万张床位,入住率仅为69.7%,收养人数约占老年人口的0.7%。而在国际上,机构养老的平均比例是5%~7%,发达国家还要更高一些,比如澳大利亚,机构养老的比例达到了9%。可见,我们的机构养老比例与国际水平差距甚大。{m!, 百拇医药
一方面赡养需求在增大,另一方面现有赡养机构的入÷什桓撸馐俏裁?br>呢?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董之鹰副研究员认为,赡养机构入住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二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三是养老机构的环境、设施等硬件和服务人员素质等软件不能适应老年人的需要;四是老年人的情感需求难以满足,这一因素往往被忽视。{m!, 百拇医药
董之鹰说,赡养中的情感因素,指的是老年人对养老情境的体验和采取的态度,包括亲情、友情、爱情和社交情感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m!, 百拇医药
3{m!, 百拇医药
■传统的机构养老存在弊端{m!, 百拇医药
董之鹰说,情感因素对赡养方式的影响尤为重要,因此,在开展老年服务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情感因素,要努力将老年人融入社会之中,而不是把他们排斥于社会之外,要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晚年生活,而不是消极态度。目前的一些养老机构对老年人的心理变化关注不够,缺乏情感成分,因而群众对这些养老机构有几种形象的比喻:{m!, 百拇医药
一曰像“收容所”。采取封闭式的管理办法。由于管理人员怕出事后承担责任,因而采用种种制度限制老年人的行动。比如,不能外出、不能按个人的习惯安排起居和饮食、不能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等。只是提供一日三餐,仅仅满足老年人的生存需求。
二曰像“医院”。不是以养为主,而是以医疗为主,把赡养机构看成是医疗机构,为老年人设置了医疗器械,配备了医生、护士,把老年人统统作为病人对待。老年人被病态气氛所笼罩,总感到疾病缠身。z%9{?-7, http://www.100md.com
三曰像“老人国”。老年人脱离社会,脱离不同年龄的群体,仿佛游离于社会之外,没有代际间的交往,只有老年人之间的交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一批老年人送走另一批老年人的情景,在缺乏忘年交的老年世界中,空气比较沉闷,没有生气和活力。z%9{?-7, http://www.100md.com
四曰像“临终生活站”。老年人仿佛被视为社会的包袱而成为被社会遗弃的群体,集体居住在一起,过着单调乏味的生活。养老送终,成为生活的惟一目标。z%9{?-7, http://www.100md.com
五曰像“军营”。四人一间宿舍,过集体生活,统一吃饭、就寝和活动,统一的服务内容,还要应酬各种参观、检查。z%9{?-7, http://www.100md.com
4z%9{?-7, http://www.100md.com
■居家养老亟待发展z%9{?-7, http://www.100md.com
针对机构养老存在的上述弊端,近年来众多专家学者提出,应该让老年人在家里居住,同时大力发展社区扶助,鼓励社会化、专业化的上门包户服务。这种“居家养老”,应该是一个比较妥善的解决办法。社会应逐步建立一个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福利体系。z%9{?-7, http://www.100md.com
如果把家庭中的老年人都吸收到养老机构供养,那么势必要建立数量非常庞大的养老机构,国家肯定办不起,也不符合人性化的要求。阎青春说:“社会学家认为,机构养老由于与社会脱离,只适合于需要护理的高龄老人,对于低龄老人,则应该在社区养老,让老年人融入社会;而社区养老仍然不是最好的,应该让老年人回归到家庭,让他们在家庭中享受到亲情。而在家中养老,就需要发展社会扶助服务,补充家庭成员精力的不足。”z%9{?-7, http://www.100md.com
但是,在这方面,我们面临着重重障碍和阻力:一是物质方面的原因,社区服务基础薄弱,开展“居家养老”力不从心;二是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思维方式下很多人认为,发展养老事业就是办养老机构,因此,很多人对“居家养老”这种全新的养老模式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因此,在我国,社会化的养老服务开展还很差,上门包户服务或者服务人员很难找,或者服务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要。z%9{?-7, http://www.100md.com
5z%9{?-7, http://www.100md.com
■老年人社会福利体制需完善ovq%*0p, 百拇医药
计划经济年代的“单位养老”已经瓦解,社会对养老服务的责任承担却没有及时准确地定位,老年人的福利需求在某种程度上被忽视、漠视。ovq%*0p, 百拇医药
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把许多本应由政府承担的养老功能转嫁给了企事业单位,而现在实行市场经济了,每个企业都是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不应过多地承担生产经营以外的任务。因此,应把养老功能还给社会。目前,“单位养老”的体系正在瓦解,这就需要新的责任承担主体来提供保障。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完全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政策,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责任承担还没有准确定位。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的养老等福利、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就成为了客观现实。ovq%*0p, 百拇医药
那么,我们应如何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呢?阎青春提出,应改善创新老年人社会福利体制。ovq%*0p, 百拇医药
过去,老年保障是由国家和集体包办,而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没那么强大的经济实力包办一切,因此,只能号召社会力量献爱心,兴办老年事业,多种经济成分并存。ovq%*0p, 百拇医药
因而,今后新发展的老年福利机构、设施,要实行“民办公助”,政府要通过制定积极的优惠政策,号召、鼓励全社会支持、参与、兴办老年服务福利事业。另外,政府应从财政里拿出一部分资金,给民办的老年服务福利机构以支持,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ovq%*0p, 百拇医药
对于国家已经开办的养老机构,要通过改革、改制把它们引入市场,让各种经济成分参与运行,参与管理。ovq%*0p, 百拇医药
概括起来就是,发展增量要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实行民办公助;盘活资源要改制、改革,实行公办民营。阎青春说,要让所有养老机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和发展,不能厚此薄彼。ovq%*0p, 百拇医药
本报记者 张建国ovq%*0p, 百拇医药
图:养老机构入住率低,同时也缺乏情感赡养。ovq%*0p, 百拇医药
丁山 摄(张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