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出路
编号:10542523
中医发展应走中西医结合之路
http://www.100md.com 2005年3月2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315期
     杨振宁教授“中医与《易经》结合是没有前途”的论断,表现了一位著名科学家的高瞻和担扰,是对中医药现状的思考和展望。这里且不论中医与《易经》的关系,也不涉及中医是否科学的问题,只就中医药现实问题及如何振兴发展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中医三大痼疾:复古、信老、抱残守缺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各项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而长期得到国家大力扶持的中医药事业,不仅没有繁荣昌盛,而是逐渐衰退和边缘化。很多中医院已到了勉强生存的地步,不少中医院的院长是学西医出身,近十年来中药用量逐渐下降。以上严酷的现实表明:中医已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中医药已经边缘化。

    中医药几千年来发展缓慢,难以适应社会科技进步的速度,复古、信老、抱残守缺是阻碍自身发展的主要原因。

    复古就是认为中医基础理论越古越好,只要是四大经典讲的就没错,二千年来中医理论就是求证《内经》、《神农本草经》的伟大正确,而中医临床就是验证《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的经验和效果。
, 百拇医药
    信老就是盲目相信中医大夫只要上了年纪,长了白须花发就医术高明,经验丰富,这虽然与病患者的认知度有关,但恐怕也与某些中医的“自吹自擂”脱不了干系。

    抱残守缺也是阻碍中医发展的一个重大因素。一些中医大夫固执地宣称没有中医治不了的病,也没有中医治不好的病,但实际临床上往往是诊断未明、病因不清,就“瞎子摸象”笼统的“辨证论治”,这也是如今中医疗效整体不如西医的根本原因。再就是中医诊断的模糊粗浅已难以满足病人的要求,如病人咳嗽来诊,中医望闻问切后还是诊断咳嗽。

    “中医西化”是现实生存的必然选择

    中医专业的学生一进校门便面临高中所受现代教育与大学中医专业“古董”式教育的严重脱节和矛盾,经过中医学院5年苦读毕业后仍难胜任现代医院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某些卫生行政部门和就业市场认为中医院校毕业生临床动手能力差,眼高手低,虽然本科毕业但实际只有“双中专水平”;二是受到西医院校出身的医生排挤:认为中医在手术、急救方面水平低,中药、针灸不挣钱等;三是受到师承或祖传的中医学徒的打压:他们一方面打着祖传旗号、凭借临床早来吸引患者,压挤着新毕业生的生存空间。
, 百拇医药
    因此,新毕业生们必须努力争取去西医院的进修机会,或业余时间自修西医课程,钻研新技术、新知识,开展适合社会,受到病人欢迎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工作。这是多方服务患者,努力争取个人生存发展必然的现实选择,却被某些人指责为中医西化。

    中西医结合是中医振兴和发展的一条重要出路

    中西医结合从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算起,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年时间,就已显示出无比的优势和无限的生命力。毛泽东曾极力提倡建立我国中西医结合的新医药,现在则强调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在于综合中医和西医两种医学的优势,吸取它们的长处,摒弃各自的缺点,以西医的诊断明确、病因可知、病情可测结合中医的辨证论治、个性化治疗的优势,融合西药、手术起效快和中药综合调理、毒副作用小的特点,摒弃西药毒副作用大和中药起效慢、口味差、剂型少的短处,长短互补,有机结合。

    从高等中医院校教育入手,吸收现代科学成果为我所用,从长远计必将迎来中医药振兴和发展的良好机遇。否则,不走出一条中西医结合的新路,只继承不创新,抱残守缺,中医必然随老一辈的离失而自然消亡。而中医从业者如不能与时俱进,自觉地运用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为患者服务,必然遭到社会进步的摒弃,被边缘化而愧对祖先和世人。( 熊文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 林文君 邓小艳 广东从化市中医院),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