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观念 > 思考
编号:10542526
破解《伤寒论》“负概念”之密
http://www.100md.com 2005年3月2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315期
1.负概念与证候,2.负概念与辨证,3.负概念与“论治”,4.负概念“赋值为0”的思考
     贾春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

    凡研习《伤寒论》者都会发现一个令人深思现象:即《伤寒论》中每有“无某某”的记述。此“无某某”即是一负概念。所谓负概念,是与正概念相对而言,正概念是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负概念是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在一般人的思维之中,治疗疾病主要是对正概念的考察,张仲景先师为何对负概念也“情有所钟”呢?负概念在《伤寒论》中有何涵义?在辨证论治中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基于这样的疑问,笔者对《伤寒论》中的负概念在辨证论治中的意义进行了探究。

    1.负概念与证候

    负概念总是与正概念相对而言,负概念与正概念二者所反映的对象合起来构成一定的范围,此范围在逻辑学上成为该概念的论域。只有我们在明晰负概念的真正含义后才能够从负概念的角度去分析负概念在辨证论治中的意义。然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之一,贯穿中医诊疗疾病的全过程,负概念又是在哪个主要环节影响到辨证论治?我们去探寻在辨证论治中与“范围”或“论域”关系最为密切者,一般而论,首当考虑的是“证候”。证候是辨证的结果和论治的依据。由一系列的症状与体征构成。即某一系列症状与体征的集合构成某一证候。如果我们将“证候”视为集合,那么症状与体征则是集合中的元素。作为集合中的元素的某症状与体征可以属于该集合也可以不属于该集合,不属于该集合的某症状与体征可以属于另外的集合。《伤寒论》中负概念大多属于“不属于该集合中的元素而是属于另外的集合中的元素”。

    凡被称作概念的东西多有其内涵与外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呈“反变关系”,即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其外延越小,其内涵越少则外延越大;同理,一个概念的外延越大其内涵越少,其外延越小则内涵越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60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