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铁杆中医 > 李致重
编号:10550836
中医现代化的若干思考
http://www.100md.com 2005年4月14日 李致重中医沉思网
     李致重

    在我国科学技术朝着现代化目标蓬勃发展的当代,自80年代以来,振兴中医的呼声不绝于耳,发展中医的形势日益引人注目。然而,对于“中医现代化”的提法,积极倡导者有之,讳莫如深者有之,甚至一听“中医现代化”就下意识地大加反对者亦有之。在现代化大环境下,这一令人们难以理解的现象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一、“中医现代化”的困惑

    《黄帝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步入理论思维阶段。之后,在我国传统的科学与文化背景下,中医学虽然发展缓慢,倒也代有才人,渐趋完善,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立下了不朽的功迹。然而随着西学东渐,到本世纪30年代,在中华大地上竟然出现了“废止中医法”的叫嚣。中医界始而愤怒,继而迷惘,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从此一直困绕着中医学界。新中国建立以后,虽然国家在方针政策上给中医以很大的支持与保护,但也曾有过不少“好心办坏事”的失误。直到今天,中医学的继承与发扬仍然处于两难境地。因此,在“中医现代化”的认识上依旧存在着种种困惑。

    1. 学术主体与交叉领域的错位

    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科学体系。我们的祖先从医疗实践之初,就力图从各个层面上探索人类生命之谜。所以早在《内经》中,即有“其死可剖而视之”的记载。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尚未给医学的研究提供解剖的分析的手段和方法,因此中医对人类生命过程的研究始终被定格在“整体层次上的机体反应状态”,即脉、舌、色、证。如果从研究对象来划分:中医和西医研究的“客体”虽然都是人,但中医研究的对象侧重于整体层次上的机体反应状态及其运动过程,而西医则侧重于整体层次以下的器官、组织的结构及其功能变化。因而,把握整体层次上机体反应状态及其运动过程的规律,并由此形成的防病、治病的知识体系即是中医学。或者说,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的理法方药相贯通的生理病理观,以及治疗技术、方法和经验,是区别于西医而独立存在的另一个医学科学体系。这是中医学的主体,是中医学真正的科学价值所在。

    从研究对象来看,中医与西医存在着一些交叉领域,即整体层次上的器官和组织。如眼、耳、口、鼻、皮肤、骨骼、肌肉等。对于交叉领域的疾病,尽管中、西医各自的生理病理观不尽相同,但治疗技术、方法和经验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为我所用。从50年代起,令人欣慰的中西医结合的成果,如金针拨白内障、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枯痔注射液治疗痔漏等,皆属这一交叉领域。然而在中医学术的主体领域,中西医结合的成果甚微,至今仍处于探索阶段。人们常常把中医和西医在交叉领域的相互取长补短的经验,视为中医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显然是以偏概全、忽弃主体的一大失误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81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