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 2004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0922806
严重烧伤后不同时段酸碱失衡类型变化的探讨
http://www.100md.com
烧伤;休克;酸碱失衡;临床分析,Astudyofthetypesofacid-baseimbalanceindifferentstagespostburn,孙业祥汪昌荣陈侠英
第1页

    参见附件(570KB,5页)。

     A study of the types of acid-base imbalance in different stages post burn

    孙业祥 汪昌荣 陈侠英

    摘 要:目的:探讨严重烧伤病人在伤后不同时段(伤后1~3天、4~10天、>10天)发生酸碱失衡类型的变化,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及机理.方法:利用新的酸碱失衡四步判断法对我科1990年1月至2001年12月住院的153例严重烧伤病人同步检测的血气分析和电解质结果进行分析判断.结果:(1)全组患者除16例酸碱失衡类型属正常外,其余137例中,单纯性酸碱失衡类型44例,其中以呼吸性碱中毒(呼碱)最多,23例;双重性57例,以呼吸性碱中毒并代谢性酸中毒(代酸)为主,23例;三重性36例,以呼吸性碱中毒并高阴离子间隙(AG)代酸并代谢性碱中毒(代碱)为主,共23例.(2)在休克期(伤后1~3天)以单纯性酸碱失衡类型为主,最多见的类型是代谢性酸中毒(14例),在水肿回收期(伤后4~10天)与修复期(伤后10天以后)均以双重性酸碱失衡类型为主,但最多见的类型分别是呼碱(9例)与呼碱并代碱(5例).结论:严重烧伤患者在伤后不同时段的酸碱失衡类型比较复杂,烧伤休克期的酸碱失衡类型最多,修复期最少.发生率最多的是呼碱、呼碱并代酸以及呼碱并高阴离子间隙代酸并代碱.在各时段中,三重性酸碱失衡并不少见,以呼碱并高AG代酸并代碱为主.

    关键词:烧伤;休克;酸碱失衡;临床分析

    分类号:R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726(2004)04-0251-05

    作者简介:孙业祥(1966~),男(汉族),安徽六安市人,1989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副主任医师.汪昌荣(1946~),男(汉族),安徽合肥市人,1970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陈侠英(1945~),女(汉族),安徽淮北市人,1969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作者单位:孙业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安徽,合肥,230022)

    汪昌荣(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安徽,合肥,230022)

    陈侠英(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安徽,合肥,230022)

    参考文献:

    [1]孙业祥、张载福、李守生,等.烧伤患者高氯性三重酸碱失衡的判断及其机理的探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0;16(8):744~748.

    [2]安静、黎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570KB,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