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临证心法
编号:10554722
以痛为腧治疗经筋病
关键词:一、以痛为腧治疗经筋病最重要的方法,二、以痛为腧局限性和引伸义,三、以痛为腧具有片面性治疗经筋病应调治整体

     赵吉平 王燕平 北京中医药大学

    “以痛为腧”是治疗经筋病的基本取穴原则,其正确性和重要性不容置疑,但因经筋病病因病机多样,涉及脏腑经脉不同,症状表现有异,若拘泥于此,也未免过于局限。在此,试从三方面加以探讨。

    一、以痛为腧治疗经筋病最重要的方法

    《灵枢·经筋》篇在论述经筋病的治疗时,多次指出其取穴原则为“以痛为腧”,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历代医家基本相同,即以疼痛部位或以压痛之处为腧,不必拘于经穴所限。如《类经》曰:“以痛为腧,即其痛处是也。”《黄帝内经灵枢集注》曰:“以痛为腧者,随其痛处而即为其所取之俞穴也。”张隐庵注云:“以痛为腧者,随其痛处而即为所取之腧穴也。”马蔚有谓:“其所取之腧穴,即痛处是也,素云天应穴者。”杨上善的《黄帝内经太素》更是说明了以痛为腧的原由:“输,谓孔穴也。言筋但以筋之所痛之处,即为孔穴,不必要须以诸输也。以筋为阴阳气之所资,中无有空,不得通于阴阳之气上下往来,然邪入腠袭筋为病,不能移输,遂以病居痛处为腧。”经筋不运行气血,所需之气血营养由经脉、络脉所渗灌,因此经筋病的一个重要病机特点是邪结于筋,筋伤络阻,气血壅滞,不得输布,不通则痛。疼痛是经筋病的主要症状,故以痛处为腧,疏通瘀滞最直接,取穴简便效优。因此可以说,对于各种病因导致的局部气血壅滞,经筋之气不畅,“不通则痛”所致的经筋局部痛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60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国中医药报》编辑部联系。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