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林改错》药法特点浅析
中药药法是祖国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中药的性味、归经、主治、功效以及药物的配伍规律进行补偏救弊、治病疗疾的具体方法。简而言之,药法就是药物的使用规律和方法。在我国,由于医学流派众多,学术渊源不同,历代医家在运用中药的过程中,虽然都是以祖国医学的基础理论作为出发点,但具体到药物的使用上,却又表现出各自独到的特点和偏重,甚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形成了许多带有浓厚个人学术特色的“药法”。例如,李东垣重视“补脾升阳”,其用药偏重人参、白术、黄芪、升麻诸药的配伍;刘完素提倡“六气化火”,其处方多兼大黄、知母、山栀、竹叶等品的佐入等等,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药法既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产物,具有共性的普遍规律;又是一定理论原则下的发挥,具有个性的特殊规律。任何一种药法背后,都有一套或一定学术观点的支持。王清任对中药的使用亦体现了这一特点,从《医林改错》中80余种中药的配伍组合及使用频率来看,王氏显然更青睐对补气、理气与活血化瘀药物的使用。这一点,与他一向倡导的“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的学术思想有着高度的一致性,集中反映了王氏临证处方重视中医气血理论的学术思想。从全书看,王清任对中药的配伍使用主要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色:
其一,重点突出,重视对补气及活血药物的使用。王清任对中医学的最大贡献,莫过于明确提出的逐瘀活血与补气活血的治疗方法及其应用体系。因此,最能代表《医林改错》药法规律特点的,亦莫过于王氏对补气及活血化瘀药物的使用。这一点,可通过各类药物在全书中所占比例与使用频率的统计得到直接印证。例如,在补气药中,王氏首选黄芪与党参,二药在书中出现的频率分别为18次与10次,其中黄芪的使用频率尤为全书之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3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