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 2004年第1期
编号:1061863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抗凝治疗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2004年第1期
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参考文献
     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破裂时,可引起脑血管痉挛、微血栓栓塞,甚至脑动脉血栓形成,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塞,若起病小于24h,统称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自2000年6月~2004年6月,笔者收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72例,其中86例,采用合理抗凝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急性脑缺血综合征172例,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92例,脑梗塞80例。男130例,女42例,年45~80岁,平均年龄62岁。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见表1。对照组86例均给予传统的降颅内压、神经营养、口服肠溶阿司匹林胶囊75mg,每天2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86例除常规治疗外,均立即给予普通肝素6250U静脉注射、6250U皮下注射,继以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每12h1次;7天后改为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每天1次,共14天,。

    表1 17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资料(略)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症状消失,肌力恢复正常(5/6级)为治愈;症状基本消失,肌力恢复1级以上为好转,治愈与好转统称为有效;症状加重,肌力无恢复甚至加重为无效。1.4 统计学方法 数值变量用(ˉx±s)表示,率的比较用χ 2 分析,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8.8%(85/86)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0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