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4年第9B期
编号:10621128
脊椎转移瘤的X线平片与CT诊断价值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4年第9B期
     脊椎是恶性肿瘤转移的常见部位,尸检示脊椎转移的发生率为70%,这与红骨髓的分布有关。现收集我院53例获得证实的脊椎转移瘤的X线平片与CT检查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讨论了X线与CT在脊椎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常规优质的X平片对大多数病例能做出诊断,而CT能显示普通平片难以发现的早期轻微骨质破坏,对随访观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文材料取自1995年5月~2003年5月我院X线平片与CT诊断脊椎转移瘤共计53例,所用CT机型为ELSCINT1900型全身扫描机,进行常规平扫、层厚及层距胸椎与腰椎均为5mm,颈椎为3mm,距阵为512×512,千伏:130kV,毫安秒:252mA/s,时间:2.1s,均用骨窗和软组织窗观察。53例中,男32例,女21例,年龄在28~80岁,平均53岁,其中50岁以上35例。

    1.2 原发肿瘤 肺癌20例(37.7%),乳腺癌8例(15.1%),肝癌4例(7.5%),前列腺癌3例(5.7%),甲状腺癌、肾癌、胃癌、直肠癌各2例,鼻咽癌、膀胱癌、子宫癌、下颌骨癌各1例,2例未找到原发肿瘤,由此可见全身各部位的癌均可转移到脊椎。

    1.3 转移部位 胸椎17例,腰椎22例,颈椎11例,骶椎3例,椎体转移最常见的部位依次是椎体后部、椎体前部、椎弓根、附件。转移椎体总数是116个,其中腰椎57个,胸椎48个,颈椎11个,每例患者平均有2~3个椎体转移。

     2 结果

    脊椎骨转移的主要X线平片及CT表现:溶骨型38例(38/53,71.7%),多来自肺癌(17/38),乳腺癌(7/38),肝癌(3/38);成骨型6例(6/53,11.3%);混合型9例,(9/53,17.0%)。

    2.1 脊椎骨溶骨型转移 多数同时累及椎体及附件,附件中以椎弓根骨质破坏吸收较多见,椎间隙无明显狭窄改变,可单发或同时在多个脊

    椎骨发生,多脊椎骨转移时可呈连续性多脊椎病变或“跳跃式”多脊椎改变,椎体的溶骨性破坏多数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压缩之椎体可呈楔形、扁平状、或向心性弧形凹陷,其间有低密度溶骨区。

    2.2 成骨型转移 表现为弥漫性密度增高,斑点状密度增高,骨小梁增粗溶合,脊椎骨成骨转移均呈“跳跃式”并且仅发生在椎体。不累及附件,椎体大小形态一般无明显改变,其上下椎间隙无明显狭窄。

    2.3 混合型转移 表现为病灶内骨质破坏与骨质增生间杂存在。

    2.4 骨性椎管受累 表现为椎管壁破坏,椎管变形,瘤组织突入椎管致椎管狭窄。

     3 讨论

    脊椎骨转移瘤病变以腰椎最常见,其次是胸椎和颈椎,这与解剖结构有关系。脊椎一般分四个部分:椎体前部,椎体后部,椎弓根和附件结构。脊椎动脉静脉血管主要供应椎体前部和椎体后部,转移是沿着血管进入椎体前后部继而进一步发展累及椎弓根和附件结构。椎体含有大量红骨髓血供丰富,比附件结构更易发生转移,骨转移性肿瘤首先发生于骨髓质然后向周围发展,病理性骨折是转移性肿瘤的重要并发症。椎弓根破坏缺失是脊椎转移性肿瘤较早出现的重要X线征象,发生在脊椎骨的转移病灶一般不累及邻近的椎间盘。当平片上显示椎弓根轮廓模糊不清时,CT片能明确显示椎弓根已有骨质破坏,椎体内部骨小梁广泛破坏。因此笔者认为优质平片检查仍是我们发现和分析诊断脊椎骨转移瘤的重要检查方法,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重要的信息。脊椎骨转移瘤应与骨髓瘤、脊椎结核鉴别。

    (收稿日期:2004-06-04) 作者单位:831100新疆昌吉州人民医院(编辑子 慕), 百拇医药(米玉俊 徐德福 新泉 刘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