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粉虫的养殖条件
黄粉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鞘翅目、拟步甲虫科、粉甲虫属昆虫,俗称面包虫,麸子虫,原产美州。1952年由北京动物园首次从前苏联引进。是人工养殖最理想的饲料昆虫。黄粉虫的幼虫含粗蛋白质51%,脂肪含量29%,还含有多种糖类,氨基酸、维生素、激素、酶及矿物质磷、铁、钾、钠、钙等。营养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它可直接作为肉食性动物高蛋白鲜活饲料。1千克黄粉虫营养成分相当于20千克配合饲料的含量。用于饲养蛙、鳖、蝎子、蜈蚣、蛇、蚂蚁、优质鱼、观赏鸟、药用兽、珍贵毛皮动物和稀有畜禽等,能加快生长发育,增强抗病抗逆能力,降低饲料成本,提高产出效益等。用3-6%的鲜虫代替等量的国产鱼粉饲养肉鸡,增重率可提高13%,饲料报酬提高23%,用黄粉虫喂饲中国林蛙,二年出售,商品性好效益高,是中国林蛙人工养殖的主体饲料,得到了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养蛙户极大地观注。
目前,黄粉虫养殖条件的控制水平较低,规模较小,故生产周期较长,单产较低。如将料温自动控制在28℃-32℃,环境湿度65%-70%,并根据不同生育期提供适宜的配合饲料。黄粉虫的生产周期完全可以缩短,可使室内每平方米年产可达300千克。这样就可实现规范化的工厂化生产,生产成本相应降低,从而为大规模推广应用创造条件,提高效益,是麸皮、叶菜类等廉价植物性饲料转化为优质活蛋白饲料的有效途径,应用更为广阔。
一、黄粉虫的生物学特征
成虫:黄粉虫是全变态昆虫,即成虫、卵、幼虫、蛹四种态型。刚羽化的成虫第1对翅柔软,为白色,然后为黄色,黄褐色,逐渐变成黑色有金属光泽,头部为前口式,唇基两侧不超过触觉基部,成虫在羽化过程中,头、胸、足为淡棕色,腹部和鞘翅为乳白色,开始虫体稚嫩,不愿活动,鞘翅黑色变硬,灵活,第二对翅为膜翅,但因退化不能飞翔,爬行很快,经精心喂养后,成虫群体交尾,产卵,成虫每次产卵2-4粒,每只雌虫约产卵300粒,散产于饲料底部的筛网下,成虫期约50-70天。
卵:极小,乳白色,长椭圆形,长径0.7-1.2毫米,短径约0.3-0.8毫米。卵外表为卵壳,内层是卵黄膜,里面充满乳白色的卵内物质。卵期8-10天。在27℃-32℃下成虫产卵最多,质量也高,低于18℃很少交配产卵,低于10℃不交配产卵。
幼虫:外形极似金针虫与拟地甲,体细长,唇基明显,即上唇与额间有明显缝线。食植物性食物。刚孵出的幼虫体乳白色,长约2毫米,以后蜕皮,每蜕一皮为一龄。变成棕黄色,老熟幼虫长20-30毫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45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