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子宫内膜异位症
编号:10582453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辨治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4年第21期
1辨析病机:瘀血停蓄是发病的病理基础,2辨证施治:活血化瘀是治疗的根本大法,3辨治思路与体会,参考文献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所引起的病变。以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剧为主症。形态学上属良性疾病,但症状剧烈、顽固,有极易复发、再发的特点,又具有播散、种植与转移等类似恶性肿瘤的行为,近年来世界范围的发病呈上升趋势 [1] ,治疗十分棘手,因此被列为常见病、疑难病症之一。由于其病因、发病机制以及规范治疗尚无定论,故也成为妇科领域讨论的热点与难点。

    子宫内膜异位症属祖国医学“痛经”、“瘕”、“不孕”、“月经不调”等范围。其特点为经期及经行前后下腹胀痛、肛门作坠、疼痛剧烈、进行性加剧。如《诸病源候论》所述:“血瘕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横骨下有结气,牢如石,小腹里急苦痛,深达腰腹,下挛阴里……”。

    1 辨析病机:瘀血停蓄是发病的病理基础

    妇女主要生理特点是经、孕、产、乳,其物质基础均赖于血,故曰女子“以血为本,以血为用”,而其执行器官则为胞宫,胞宫的定期藏泻作用是以五脏六腑之精气为基础,以胞脉、胞络、冲脉、任脉为联系,通过经血来体现而完成的,尤以冲任两脉与胞宫关系甚为密切。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脏腑之血毕归冲脉,而凡精血津液又皆属任脉所司。《三国志·华佗传》云:“血脉流通,病不得生”,《素问·调经论》曰:“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就冲任、胞宫的藏泻而言,经期及产褥期处于泻而不藏的特殊时期,溢泄之血应以泻尽为顺,若经行产后,调摄失宜,感受外邪(寒、热、湿),与血相搏;或内伤七情,气机郁结;或体虚过劳、气血亏虚;或房事不节(洁),多孕多产(含医源性),总致冲任二脉受损,胞宫泄溢失职,经血不循常道,离经而行,壅阻胞脉、脉络,停蓄成瘀。诚如《景岳全书·妇人观》云:“瘀血留滞作,惟妇人有之。其证则由经期或由产后,凡内伤生冷,或外受风寒,或郁怒伤肝,气逆而血留,或忧思伤脾,气虚而血滞,或积劳积弱,气弱而不得,总由血动之时,余血未尽,而一有所逆,则留滞日积而以成矣”。故无论六淫外侵,七情内伤,或体虚多产,手术损伤,余血浊液,流注胞脉、胞络,泛溢子宫之外,积聚下焦,瘀结盆腔,气血不畅,不通则痛,发为痛经;瘀血内阻,而两精不能相合则婚久不孕;旧瘀不去,新血不得归经,则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瘀积日久,聚则成,可见结节包块。故瘀血内蓄,成为本病最重要的病理基础。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机制有:经输卵管移行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直接种植(医源性)学说;良性转移学说;免疫学说;基因遗传学说 [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03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