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 2004年第3期
编号:10583083
门诊小儿注射室护理纠纷防范与对策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2004年第3期
1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2对策,3小结,参考文献
     护理纠纷发生于护士与病人之间,有的与护理人员失职和技术因素有关,但有一部分与护理过失无关。虽然数量不多,但很难避免。儿科护理工作较成人复杂,护理纠纷也较多见 [1] 。我院门诊小儿注射室现有护士16人,平均每天完成输液160人次,肌注50人次,静脉推注40人次。2年以来,通过实施循征护理成功探索了小儿注射室护理纠纷防范与对策。

     1 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

    1.1 服务意识不强,语言不当 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护士服务已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求医”的年代已经过去,然而,有的护士服务观念未彻底转变,主动服务意识差,对患儿及家属接待不热情,态度生硬、冷落,缺乏同情心,未做到急病人家属之所急,合理的要求不能满足,解释不周,缺乏耐心,从而失去患儿家属的信赖。如恰逢护理过程中发生疏忽、差错,就会产生误解,以致引起家属强烈的愤怒和不满,满意度下降 [2] 。 儿童是家中的宝贝,一人生病,牵动全家,甚至几代人。当他们怀着迫切求治的心情催促你时,却听到“你没看见我在忙”,会怒火丛生。当药房发错药时,一些护士不加思索地说,“药发错了”。在患儿病情发生变化时,乱发表议论,“是不是液体输快了”,这些都将成为医患纠纷的导火索。

    1.2 工作责任心不强,查对不严 高度的责任心是做好儿科护理工作的前提。爱护和尊重患儿,切忌丝毫麻痹大意。有的护士工作马虎、草率,对病人不严密观察,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如:一患儿,静脉滴注先锋V,颜面部,既而全身皮肤发红,护士未做进一步观察,却告诉家长:“没事,继续输”,随后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引发一场纠纷。不同年龄小儿,药物计量不同,临床上,儿童与成人使用的是同一剂型,如缺乏高度的责任心,就很难保证药量的准确性。皮试时,未看清药物名称,或错过看结果的时间而重做引起不满。错误医嘱,盲目执行。液体外渗,发现不及时,处理不当,甚至引起局部坏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33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