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
1重人文,轻自然,2重人事,远鬼神,3重经典,排新说,4重实际,黜玄想,参考文献
中医理论体系诞生于二千年前的古代社会,那时的医学家充分借助当时先进的哲学思想,来解释并认识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现象,归纳出有关健康与疾病的某些规律或机理,以此指导诊疗实践。其中对中医学影响最为深刻的笔者以为首推儒家思想。自汉武帝依董仲舒之奏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学在中国封建社会思想文化领域中的独尊地位以后,儒家思想便一直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而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提倡,经过千百年的强化和浸透,不仅为统治者、知识界和思想文件界所普遍接受,而且也深入到百姓的思想中。儒家思想根植于国人心中,儒家精神塑造着国民性格,成为了华夏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其对中医学发展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1] 。归纳起来可分四个方面。1 重人文,轻自然
中国文化注重的是人与人的关系(既人文),而人与人关系的道德规范构成伦理,人与人的关系的强制化构成政治,伦理政治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纲领。这种重人文、轻自然的倾向在中国古代的图书结构中明显地表露出来。据考证,自然知识类图书在中国历代书目中所占比例远较社会知识类图书小(多在20%以下),而儒家经典著作在任何一种分类法中无论位序与数量都列于首位(超过50%) [2] 。
在人类社会活动中,支配人们行为的最强大力量就是社会伦理观和人生观。以伦理道德为中心的儒学在古代社会中占统治地位,必然支配人们的行为活动,医疗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也必然受其影响。由于医学的社会作用及其性质与儒家的忠孝观、仁义济世观有一致性,促使大批儒士从事于医学的学习和研究,正如孙思邈所言:“君亲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0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