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发散思维在临床课教学中的应用
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儿科,教学,参考文献
【摘要】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儿科学的教学中尝试着利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原理进行临床课程教学的改革,收到了较理想的效果。学生的创造思维实际上并不是教师教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思考悟出来的。作为教师,应从学科内容的本身去寻找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热情,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对知识的探索和创造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只有这样医学教育的改革才能真正达到目的。关键词 发散思维 儿科 教学
21世纪是医学生命科学的新纪元,迫切需要大批综合素质高、科技意识强的跨世纪人才,为医学科学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及知识爆炸的时代,个人获取和掌握知识的能力、适应与处理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倚重于个人的综合素质;21世纪的教育其最大特点就在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因此要把培养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医学教育的重点,要对医学教育进行改革。学校应该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掌握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的能力。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2] 是美国学者吉尔福德依据思维进程的方向特征对思维所作的分类方法之一。吉尔福德认为,人在解决问题时思维常常“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式各样为数众多的输出”,即在一段时期内不拘一格地朝着多种方向去探寻各种不同的方法、途径及答案,这种呈散射型或分叉型的思维模式就叫作“发散思维”,也称“求异思维”。同时,思维也常常“从所给予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的结论”,即以已有的事实或问题为起点遵循传统思维逻辑,沿着单一的或归一的方向进行推导,并找到一种合意的答案,这种呈集中型或直线型的思维模式就叫作“聚合思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77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