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 2005年第1期
编号:10577652
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和预后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1期
1临床资料,2血栓分类及特点,3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应用,4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与预后,参考文献
     下肢骨折后由于手术的创伤、术后卧床和患肢制动可致血管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流高凝状态,容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当血栓达到足够长度,脱落后可能出现致死性肺栓塞 [1] 。所以,早期检出并治疗深静脉血栓,可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 临床资料

    1.1 临床症状 患肢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部分伴有浅静脉曲张、肢体表面皮肤红斑形成、全身低热、脉搏增快等。

    1.2 临床分期 根据发病时间分三期 [2,3] ,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的血栓,急性深静脉血栓多发于高位的髂股静脉,而慢性深静脉血栓则多发于低位的静脉及胫后静脉;亚急性期:发病2周~1个月以内的血栓;慢性期:超过6个月以上的血栓。

    1.3 引起血栓的常见原因 [4,5] 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1)血管内膜损伤,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使血管内膜表面粗糙,血小板易于聚集;(2)血液高凝性变化,主要指血小板产生凝血因子数量的改变,手术后血小板数目增多,可比正常多2~3倍,血液黏度增高;(3)血浆中的凝血因子Ⅶ、Ⅻ等数量增加;(4)骨科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常因血液高凝状态、下肢静脉回流缓慢或淤滞、静脉内膜损伤等综合因素作用所致。此外,术中麻醉作用又可使下肢肌肉麻痹,失去收缩功能,加之手术后卧床、患肢制动,均可导致下肢静脉血流缓慢。因此,下肢骨折术后容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2 血栓分类及特点

    2.1 血栓类型及好发部位 根据血栓部位分三型 [2] ,中央型:指髂股静脉血栓;周围型:股静脉、静脉、胫后静脉及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混合型:指中央、周围合并型。而好发肢体则是以左侧为多见 [3] ,左右侧之比约为3.4∶1,这是因为左侧髂静脉受到腹主动脉分叉和左侧髂动脉以及腹股沟韧带的压迫,从而成为左侧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

    2.2 血栓易发生的时间 [6] 据文献报道约29%的患者血栓发生在术后1~12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42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