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5年第1期
编号:10577958
下颌前突畸形手术矫治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5年第1期
1下颌体部截骨术的进展及评价,2髁突部位截骨术的进展和评价,3下颌升支部位截骨术的进展和评价,4双颌手术矫治下颌前突畸形的进展及评价,5存在问题与展望,参考文献
     下颌前突畸形(mandibular protrusion deformity,MPD)是最常见的牙颌面畸形之一。早在1778年Hunter曾给下颌前突畸形下了这样的定义:下颌骨过分的向前突出以致造成前牙反,闭口不便以及容貌的破坏。下颌前突畸形常伴有牙颌关系的错乱,前牙反或伴开,后牙呈安氏Ⅲ类错关系,颜面下1/3的突出是其显著特征 [1] 。真性(或称骨性)下颌前突畸形必定是下颌相对颅底的位置关系较正常者向前突出,而不能仅仅依靠对颌关系的判断作出诊断。

    在临床矫治的各类牙颌面畸形患者中下颌前突畸形约占35%。根据美国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需行外科正畸治疗的下颌前突畸形,在12~17岁青少年中约占1% [2] 。在我国下颌前突畸形患者的数量也很可观。下颌前突畸形不仅给患者的咀嚼、语言等生理功能造成障碍,而且破坏了患者容貌的谐调和均衡,在社会生活、就业选择以及婚姻恋爱等方面给他们带来不利影响。对于骨性下颌前突畸形患者,单纯通过正畸治疗难以获得良好效果,只有通过正颌外科手术才能得到彻底矫治。

     1 下颌体部截骨术的进展及评价

    下颌体部截骨术用来矫正下颌骨畸形已有很长的历史。Hullihen(1848)第一例体部截骨术后38年,Blair完成了2例同样的手术,但第一例成功,第二例失败,失败的原因在于固定不充分。于是Angle强调,术后必须保持骨段的稳定性,这一告诫至今仍是正确的。1906年Eiselsberg报道了台阶式体部截骨术以增加骨的接触面。Lane(1905)、Pickrell(1912)相继报道了直线式体部截骨术,Bkaub(1907)报道了经口外入路的下颌体部阶梯状截骨术,Cryer报道了曲线型的体部截骨 [1] 。

    早年进行下颌体部截骨术时多希望口外入路的伤口不与口内相通而防止感染,但手术时常需拔除牙齿,因而口腔内外的相互交通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后来学者们的注意力逐渐集中于如何不损伤下齿槽神经血管束而保留其完整性。1912年Harsha在磨牙后区作体部截骨并保留了下齿槽神经血管束。Dingman [3] 1944年推荐二期直线型体部截骨术以保留下齿槽神经血管束。第Ⅰ期,拔除截骨线上的牙齿,并由口内切除下齿槽神经血管束以上部位的齿槽骨。第Ⅱ期于Ⅰ期手术4周后由口外切口切除下齿槽神经血管束以下的骨质。Thoma1948年报道了类似的截骨术但由口内一期完成。Converse(1952)等 [4] 结合台阶式及口内法的优点提出于颏神经孔前方由口内一期完成台阶式体部截骨术,保留下齿槽神经及颏神经。1966年Toman报道了E型台阶式体部截骨术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321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