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4年第15期
编号:10581385
不稳定斑块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4年第15期
1不稳定斑块多为中小斑块与偏心斑块,少数为引起严重狭窄的斑块,2斑块的稳定与否主要取决于斑块的性质,而不是斑块的大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脂质,3炎性反应是导致斑块破裂的直接诱因,某些外部因素是间接诱因斑块的脂质核心成分,4斑块破损程度与血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心源性猝死。其发生机制主要为斑块破裂伴血栓形成和(或)血管痉挛,引起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或狭窄程度的急剧加重。心脏性事件发生率高,病情危重,临床心肌酶谱变化大,斑块破裂多为不稳定斑块引起,不稳定斑块与稳定斑块在大小、形态、结构与成分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1 不稳定斑块多为中小斑块与偏心斑块,少数为引起严重狭窄的斑块

    以往认为,冠状动脉狭窄越重,斑块越容易破裂。严重狭窄的斑块伴发血栓形成被认为是ACS的主要发病机制。由于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窥镜等检查技术的应用,逐步明确了导致ACS的原有斑块的性质与特点。对于后来发生急性心脏事件的患者,最初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48%~72%的病例责任血管其狭窄程度在50%以下,16%~31%的病例其狭窄程度在50%~70%,3%~22%病例其狭窄程度在70%以上,即发生急性心脏事件的多数患者的责任血管病变最初为轻中度病变,仅有1/4的AMI患者由严重狭窄的冠脉突然闭塞所致。另有资料表明 [1] ,当斑块破裂伴急性血栓形成而闭塞,由此引发的ACS占70%~75%,25%~30%的AMI是严重狭窄斑块发生糜烂、侵蚀与溃疡而引起。对斑块形态观察表明 [2] ,ACS偏心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可见ACS多发生于中小斑块和偏心斑块。

    2 斑块的稳定与否主要取决于斑块的性质,而不是斑块的大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脂质

    核心和纤维帽组成,每一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脂质核心的大小与成分各不相同。脂质核心由富含脂质的泡沫细胞与坏死细胞碎片及脂质组成,外有含平滑肌细胞、胶原和巨噬细胞的纤维帽包绕,使富含致血栓成分的脂核与血液分隔,保持了斑块的稳定性。冠脉斑块的观察与病理研究证实,稳定斑块纤维帽厚,脂质坏死中心小或无,含有胶原的细胞外基质与平滑肌细胞多,胶原含量大于70%,炎性细胞少,强度大,不易破裂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62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