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病案讨论
编号:10560073
前列腺软斑病二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前列腺软斑病是一种慢性炎性病变,临床少见,且易与前列腺癌相混淆,从而导致误诊误治。我们1997年12月~1998年6月诊治2例,报告如下。

    例1, 56岁。5个月前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夜尿4~5次 。在外院经抗生素、TURP 等治疗,效果不佳。入院体检:体温38.6℃,血压98/60mmHg(1mmHg=0.133kPa)。 肛诊前列腺Ⅱ度大,质软,可及散在小结节,表面不光滑。血常规:WBC 11.1×109/L,RBC 3.68×1012/L,血、尿培养未见致病菌生长,T细胞亚群均在正常范围。B超、CT示前列腺增生,密度不均,可见点状钙化。骨髓穿刺检查示感染骨髓象。行抗炎治疗无效。手术探查发现前列腺区乳白色干酪样坏死物质,刮匙清理后未行前列腺摘除。术后病理报告:前列腺软斑病。继续应用舒氨西林、利福平、SMZ治疗,仍高热不退,体温最高达40.1℃。患者住院56天后自动出院。4个月后死于心功能衰竭。

    例2,64岁。因尿频、尿急、排尿困难1年入院。查体:体温36.8℃,血压105/68mmHg 。肛诊前列腺Ⅱ度,质韧,未及结节。PSA 14.1ng/ml。 B超示前列腺4.2cm×4.7cm×3.2cm 大小,未见低回声区。以前列腺增生行开放手术摘除。术后病理: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软斑病。患者术后恢复顺利,随访1年,无尿频、尿急、排尿困难。

    讨 论

    前列腺软斑病的病因还不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因为确诊的病例多具慢性泌尿系感染的病史,尿培养、前列腺液培养多数有细菌生长,且以大肠杆菌属的细菌最为常见。在尿路感染病人中,仅有少数人患软斑病。统计发现40%的软斑病患者伴有结核、类肉瘤、糖尿病或其他免疫缺陷性疾病;患者T淋巴细胞功能降低,巨嗜细胞吞噬细菌的功能异常,提示本病的发生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

    前列腺软斑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文献报道患者年龄在47~85岁之间。症状多为下尿路炎症和因前列腺增大引起的梗阻表现,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夜尿增多,亦可出现尿潴留;肛诊前列腺增大,可有或无结节触及;B超、CT可发现前列腺内低回声区或钙化点。由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不易与前列腺癌鉴别,在PSA升高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文献中多数病例是在怀疑前列腺癌行穿刺活检或根治术后病理检查中偶然发现的,70%以上的病例被误诊为前列腺癌而进行了不必要的前列腺根治性手术。本组两例也是在术后病理检查中偶然发现的。因此,我们认为对可疑病例,应进行多次多点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是确诊前列腺软斑病的唯一方法。本病的病变组织由大量的组织细胞和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构成;组织细胞呈肿瘤样、片状聚集,胞浆呈泡沫状,可见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呈灶状或弥漫浸润;组织细胞内或间质中可见直径2~10μm、大小不一的嗜碱性包涵体,Van Rossa染色和 Gomoria铁反应阳性。PAS染色阳性。

    由于前列腺软斑病是一种慢性炎性病变,多数学者认为,抗生素治疗能改善症状,使尿液内细菌消失,但不能阻止病变进展。近年来,有人利用增强吞噬细胞功能、提高免疫力的药物,如维生素C、胆碱能促效剂等药物治疗软斑病。也有作者提出,开放手术摘除前列腺也是可选择的治疗方法之一。,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