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理论研究
编号:10560377
动脉粥样硬化:一个慢性炎症过程
http://www.100md.com 健康报
     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慢性炎症过程,而“C反应蛋白”——由肝脏产生的急性期反应物,不仅是心血管疾病的直接致病因素,而且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演变和进展有关。

    近日,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李建军教授,在著名的英国牛津大学《医学假说》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出,炎症是贯穿于动脉样硬化发生与发展全过程的重要因素,并建议将“动脉粥样硬化”更名为“动脉粥样炎”。该论文刊出后,引起美、英、法、德、日等多国学者的极大兴趣,并提出合作研究或索取论文。

    C反应蛋白: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罪魁

    李建军认为,要想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就必须深入了解其致病机理。C反应蛋白是一种非常敏感的炎症和组织损伤标记物,由于可使链球菌肺炎患者的体细胞C多糖沉淀而得名。后来人们发现,在其他各种急性期感染、炎症性疾病、坏死、外伤和恶性肿瘤患者中都有类似反应。20世纪90年代末,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过程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C反应蛋白是预测未来心血管危险最有力的炎症标记物之一。
, http://www.100md.com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多因子疾病,涉及基因、环境、代谢等诸多因素,但最近人们发现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与慢性牙周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或衣原体肺炎感染有关。来自动物和人类的资料表明,炎症不仅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不同的临床过程中也与其各个阶段有关。如在一些患有冠状动脉、颈动脉或外周动脉硬化的患者中看到,炎症导致血管局部产生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动脉粥样硬化帽出现活化的巨噬细胞,进而导致硬化的斑块破裂脱落,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的堵塞。

    更重要的是,炎症在血管的再狭窄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如血管成形术后管腔损失的严重性与炎症细胞活化有关。最近,在动物模型中,几种抗炎措施已成功限制了损伤后新生内皮的增生,如对兔进行球囊损伤和支架置入后,通过一些抗炎手段就可就可降低单核细胞活性,阻断白细胞黏附,减少新生内皮生成。

    李建军教授等的研究表明,C反应蛋白增高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与短期不良临床事件有关,而且对常规治疗反应较差。这表明,C反应蛋白升高继发于一种潜在的促炎症状态,并非由心肌缺血所致。而且,由于运动引起的心肌缺血也可导致血中C反应蛋白水平增加,血管介入治疗后亦可引起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并与随后发生的血管内再狭窄有关。
, 百拇医药
    慢性炎症:伴随动脉粥样硬化全过程

    “动脉粥样化”一词源于拉丁语,意思是“充满粥样脓液的肿瘤”,于1755年首先使用。1940年,有学者建议使用“动脉粥样硬化”,这比以前的描述显然是一大进步。不过,尽管这一名词使我们认识到疾病进展的钙化变硬过程,但忽略了活动性斑块的脂肪碎片。

    李建军教授认为,慢性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并与血管变化相关,在动脉硬化进展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因为,在动脉壁不规则部位或受血液动力学因素影响,如血流紊乱的分叉部位或血流增快部位易产生斑块,而斑块也可聚积在曾受感染或受免疫侵袭部位。

    1985年,Reynold和Hatanaka等首次证明,C反应蛋白存在于人类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内。而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新证据表明,C反应蛋白在血管损伤过程中起着直接作用,不仅具有调节单核细胞聚集作用,而且还可刺激组织因子生成,激活补体,从而启动血凝过程,这可以解释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中的重要作用。李建军教授等的时间曲线观察表明,C反应蛋白刺激后4小时内,有关炎症产物迅速增加,然后继续以较低的速率增加,24小时达到高峰。这为心血管疾病与C反应蛋白的关系提供了重要信息,即C反应蛋白实际上是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演变和进展有关的促炎症因子,很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罪魁祸首。
, http://www.100md.com
    C反应蛋白:也许成为治疗新靶点

    李建军教授说,我们的临床研究表明,单次大剂量和常规剂量的辛伐他汀可分别降低冠心病患者的24小时和两周的C反应蛋白,并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这提示他汀类药物具有调脂作用以外的抗炎特性。新近发表的小样本临床试验中,其他几种药物也表现出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效果,包括贝特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和抗血小板药等。

    抗炎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最有前途的措施,这来源于大量试验,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最近的资料表明,他汀类药物可能具有独立的抗炎活性,阿司匹林抗炎作用可增加其主要的抗血小板的治疗特性。何况C反应蛋白升高还有助于区分临界胆固醇水平的患者中谁可受益于他汀类药物的治疗。更重要的是,无论对于已知有冠心病的患者还是健康人,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都有助于确定心脑血管事件危险。

    我国约有1亿高血压患者,每年新发生脑卒中病例约300万,心肌梗死60万人,心脑血管病死亡人数约260万,平均每小时死亡300人。更令人担忧的是,心脑血管病发病和死亡人群日益呈现年轻化趋势,30岁左右发生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已屡见不鲜,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约为14%,比30年前增加了一倍。

    李建军教授指出,如果我们能使用一种新的药物在体内阻断C反应蛋白结合及其促炎效应,它们会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这可以使心血管疾病的1级和2级预防从降低C反应蛋白的治疗中受益,可以为防治心血管病的药物研究建立了很好的平台。,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