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理论研究
编号:10560039
应对“治疗性克隆”
http://www.100md.com 健康报
     日前,英国政府正式将全球第一份克隆人类胚胎的执照,交至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克隆研究组。至此人类胚胎复制研究终于盖上了合法的印记。在美国,距总统大选投票日已经不到三个月了,正当布什为政府最近提升恐怖警戒级别进行辩护时,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则在他的讲话中大谈人类干细胞研究政策,并承诺,如果自己当选的话,将立即解除有关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禁令。一时间“治疗性克隆” 成了所有国家奋力争夺的科研制高点,中国自然也不例外。

    自从克隆羊多利问世以来,治疗性克隆就成为科学界最热门研究方向,成为全球科技投入的最突出的前沿阵地,成为各国科技带动经济提速的战略“制高点”。面对即将从实验室走入应用的医学情景,面对探索生命科学奥秘的诱惑,科学家们正全力以赴。然而,从伦理、宗教、文化等角度出发,社会上对这类研究还有太多反对意见。在这一背景下,英国颁发第一份“克隆执照”可谓是“逐鹿宣言”。

    是治病不是“造人”

    治疗性克隆是一项负载着人类医疗需求、伦理法律的争议和高科技产业增长点的生物前沿学科。横亘在干细胞研究中的最具争议的问题是胚胎干细胞的来源、复制与应用,即胚胎干细胞从何而来,干细胞复制是否会导致克隆人。这关系到社会伦理和法律界定及管理的认知和规范。其实关于胚胎干细胞来源的伦理争议并不新鲜,其实质就是关于流产问题在新情况下的翻版,也就是关于“生命”的认知和界定。
, 百拇医药
    对于争论,不同文化环境和人口政策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声音,而事实上更多的国家采取的是妥协和折中的对策。比如美国是最早研究干细胞的国家,2000年4月,美国73位著名科学家(包括61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联名要求解除对胚胎干细胞研究的禁令,并对干细胞研究给予支持。同年8月,克林顿总统宣布,准许用政府经费进行个体胚胎干细胞研究。2001年2月,新总统布什宣布停止讨论干细胞研究预案提案,但仅仅半年后在科学界的压力下,布什又宣布有条件同意公立机构的干细胞研究。而英国议会早在2000年就通过了人体胚胎干细胞研究。日本更将此视为在生命科学领域赶超英美的绝好机遇。

    在我国,有关专家指出,“治疗性克隆”的目的是利用克隆技术获得干细胞对病人进行治疗。也就是说,无论是用胚胎干细胞还是成体干细胞诱导分化成为组织或器官,其最终目的都是用来治病而不是“造人”,在所有的国家“克隆人”都是非法的,干细胞研究不应与克隆人搅在一起。另外,只要研究者有良好意愿和良好判断力,完全能够在不停止这一治病救人手段研究的情况下,解决干细胞研究所涉及的伦理问题。在实施过程中,专家们认为科学研究应该注意透明度,尤其是有关生命科学的研究,科学家应及时将研究目的、成果、手段及预后用科普的方式告之公众。这一方面可使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相关科学内涵、益处或问题,同时也可避免歧义或混乱,并由此获得公众的支持或知情选择权益的实现。
, 百拇医药
    研究潜力“让人兴奋”

    干细胞及其衍生组织器官的广泛应用正在产生一种全新的治疗技术,即再造正常的,甚至是年轻的组织器官。这种新技术是对传统医疗手段和观念的革命,有可能使病人用自己或他人的干细胞来代替病变或衰老的组织或器官。这种“再生医疗”已从研究走向临床,如瑞典科学家应用流产胎儿脑中分离的神经组织细胞植入帕金森症病人脑中,经对一个术后10年病人的跟踪研究,发现移植的神经元仍然存活并继续产生多巴胺,病人症状明显改善。美国专家从尚未发病的糖尿病小鼠的胰岛管中分离出胰岛干细胞,并在体外诱导分化成能产生胰岛素的细胞。移植实验表明,接受移植的糖尿病鼠血糖浓度控制良好,而对照组小鼠死于糖尿病。这为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奠定了实验基础。国际著名的《科学》杂志连续两年将干细胞研究评为“十大科学成就”之冠。

    我国“863”工程重大专项——“干细胞在重大疾病的治疗应用”是目前国家在干细胞治疗应用领域资助的惟一重大研究课题,其四大内容是血液血管疾病及其相关疾病、肝功能衰竭、冠心病和糖尿病。赵春华教授等的最新实验表明,他们从骨髓中成功分离出的一种具有很强可塑性的原始干细胞,均能在体内外分化为表皮细胞、肝脏细胞、造血细胞,在体外还能分化为神经细胞、内皮细胞、表皮细胞、脂肪细胞、成骨细胞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他们的另一项代表性工作为,在动物体内证实干细胞可再生多种组织细胞——黑小鼠接受白小鼠的亚全能干细胞移植后,黑鼠长出了白色毛发和白色皮肤组织。这在国际上首次直接证明了成体骨髓源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皮肤干细胞及皮肤组织,从而为损伤后的皮肤再生提供了新的途径。
, http://www.100md.com
    此次英国政府颁布克隆人类胚胎的合法执照,意味英国科学家要“大步快跑”。按照英国人类生育和胚胎学管理局提出的要求,纽卡斯尔大学必须在指定时间内至少研究获得3项目标成果中的一项,否则就将被取消研究权。这3项目标成果是——增加人类对自身胚胎发育的理解;增加人类对高危疾病的认识;推动人类对高危疾病的治疗方法。同时,英国政府还限定,纽卡斯尔大学在复制人类胚胎后,必须在人类早期胚胎发育至14天前将其毁坏,否则将被视为违规,而14天时间对于人类胚胎来说,还是一个人眼难以识别的细胞团。这对世界其他国家制定克隆研究政策颇具借鉴意义。

    纽卡斯尔大学的科学家将使用与培育克隆羊“多利”相同的细胞核转移技术,培育人类胚胎干细胞,来探求糖尿病、帕金森氏症和阿尔茨海默氏症等疾病的治疗方法。不过,有关研究人员强调,目前这项技术尚处起步阶段,还只是基础性的,但它将为治疗其他严重疾病奠定基础,在克隆胚胎干细胞能真正进入临床使用之前,至少还要进行5年的实验室工作。

    可持续发展的“增长点”
, 百拇医药
    中国科技部在对世界科技发展动向进行长期跟踪研究之后,提出生命科学在未来岁月将高居“霸主”地位,并有预测显示,到2005年,全球生命科学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2500亿美元。

    对于现在炙手可热的生命科学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士匡廷云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提出,当前生命科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应进一步增加对生命科学的支持和投入。有关资料表明,2002年美国生命科学(包括医学研究)的投入占全国所有科研投入的57%,德国的马普学会,生命科学研究的投入占其总投入的38%。而我国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生命科学(包括医学研究)的投入是其总经费的35.5%,科技部“863”计划有26%用于生命科学技术(包括医学研究),中国科学院则只有20%的经费用于生命科学。

    生命科学在世界引发了新一轮的竞争,我国是人口大国,各种重大疾病均有高发的记录,如重症肝病患者达3150万人、糖尿病患者5800万人,约有300万眼病患者等待角膜移植。干细胞研究成果将直接造福于这些目前尚无特效疗法的患者,这对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医疗技术更新换代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尽管我国干细胞的产业化机构正在组建,但较之发达国家或跨国公司在这方面的投入,我国显得分散而薄弱。因此,成立国家级的“干细胞生物工程研发基地”刻不容缓,否则巨大的中国医药市场就有可能再次被发达国家的技术所垄断。有关专家呼吁,为防止重蹈化学药物几乎没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覆辙,尽早重视和解决这一关键问题,是保持我国在干细胞研究领域优势的重中之重。

    当前,“中国干细胞”搭建的国际前沿平台已初见成效,近年来已有两届国际干细胞科技研讨会在我国召开。国外专家认为,中国干细胞专家的水平很高,中国的干细胞研究很有潜力,在某些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有关专家特别强调,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和产业化的管理上要慎之又慎。在国际医疗市场上,一条干细胞售价为1.5~2万美元,如能有与自身配对的干细胞更是潜力巨大。面对如此大的诱惑,如同前几年将基因概念乱贴标签以售其私的现象,在当今干细胞问题上亦有出现。因此,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需要相应的法规和严格的限制,涉及这一高新研究领域的机构必须具备相当的资质和实力,否则很容易造成失控。所以,我国应尽快制定有关法律和管理细则,可采用“准入”制来规范干细胞研究的资格与成果的科学审议制度。,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