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理论研究
编号:10560429
中性粒细胞引起皮瓣损伤的机制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药报
     中性粒细胞近年被认为是皮瓣损伤过程中很重要的炎性介质,这与中性粒细胞可释放多种毒性物质并破坏正常组织结构及溶解结缔组织有关。虽然释放的这些物质可抵御外来微生物侵入机体宿主,但中性粒细胞本身并不能识别外来抗原及机体自身成分。若机体自身组织过多地被中性粒细胞识别为外来抗原,则不可避免地会引起组织损伤。现将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中心专家综合的中性粒细胞引起皮瓣损伤的机制介绍如下:

    ■中性粒细胞蛋白酶的作用

    生理条件下,活性很强的氧自由基半衰期很短,且不能选择靶细胞。而酶的半衰期却很长,可反复催化化学反应,除了其作用范围外,不损伤其他细胞。中性粒细胞颗粒包含20多种酶,但以其中3种蛋白溶解酶及两种金属蛋白酶(胶原酶及明胶酶)在组织损伤中所起的作用最大。胶原酶可裂解组织间胶原(如Ⅰ、Ⅱ、Ⅲ型胶原),明胶酶则可溶解Ⅴ、Ⅵ、Ⅳ型胶原。这两种酶的合成释放是无活性的。中性粒细胞内的胶原酶(巨噬细胞、纤维细胞、内皮细胞中也可发现)在体外经胰蛋白酶处理后,可溶解蛋白质。这些蛋白酶(如断裂肽链的肽键酶)还可攻击细胞外基质中的主要成分,而这些成分由复杂的胶原、弹性蛋白、蛋白糖及糖蛋白组成,因此,中性粒细胞若有机会介导体内细胞外基质的溶解,细胞结构及功能就会受到急性不可逆损伤。
, http://www.100md.com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介导的组织损伤

    中性粒细胞包含的大量蛋白酶不但可降解细胞外间质的大多数成分,也可裂解主要的血浆蛋白(如免疫球蛋白、补体及凝血因子),甚至还能攻击完整的细胞。体内中性粒细胞周围有大量的蛋白酶抑制剂。1毫升血浆所含的蛋白酶抑制剂可阻断500×106个中性粒细胞分泌的弹性蛋白酶的活性(106个中性粒细胞含1.5微克弹性蛋白酶)。因此,弹性蛋白酶与蛋白酶抑制剂之间存在一个相互作用能力的问题,即活化的中性粒细胞若能封闭蛋白酶抑制剂的活性,就会形成弹性蛋白酶损伤组织的微环境。因为弹性蛋白酶与组织结合后,蛋白酶抑制剂则难以发挥作用。相反,弹性蛋白酶则难以形成对组织的损伤。

    ■中性粒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

    目前已证明,中性粒细胞能合成的细胞因子包括: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1(白细胞介素-1)、IL-1ra(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8(白细胞介素-8)、TGF-β(转化生长因子-β)、IL-6(白细胞介素-6)、干扰素、IL-12(白细胞介素-12)、IL-3(白细胞介素-3)等。虽然同样数目的中性粒细胞合成细胞因子的能力不如单核细胞,但中性粒细胞在组织浸润中的数量多,因此其合成的细胞因子,如MIP(巨噬细胞炎症蛋白)-α、MIP-β可能起很重要的作用。MIP-β是单核细胞及T细胞亚群的趋化因子,也可活化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合成的IL-8是中性粒细胞最主要的细胞因子,提示一旦中性粒细胞达到炎症处,可吸引更多的炎性细胞迁移到炎性部位。
, 百拇医药
    ■中性粒细胞粘附在组织损害中的作用

    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可引起血管的持续性收缩,导致组织的低灌注,这也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已经证明,中性粒细胞CD18粘附分子的表达是引起血管收缩的前提,而血管壁上血栓恶烷A2受体的表达则是引起血管收缩的物质之一,但不是惟一的物质。血管内皮素、白三烯等可能是更重要的物质。在中性粒细胞活化与粘附过程中,PAF(血小板活化因子)也是一种重要的炎性介质。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过程的启动作用则是P、E选择素的表达,随后起作用的则是中性粒细胞β-integrin(整和素)的表达。使用这些受体的单克隆抗体均可减轻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CD11a的表达量与皮瓣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数量呈正相关。这也说明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与皮瓣缺血—再灌注有密切的关系。,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