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后鼻部横纹肌肉瘤2例
http://www.100md.com
陶泽璋1 吴秀枝2
放疗诱发横纹肌肉瘤文献报道很少。笔者近年遇到2例,现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例1 男,48岁。1982年在某医院行鼻中隔新生物切除,术后病理报告为鳞癌,即行60Co放疗(66 Gy)。1987年9月因左鼻塞来院就诊,检查见鼻腔淡红色表面不光滑之新生物,病检报告为多形型横纹肌肉瘤。CT扫描见左鼻腔上颌窦均有新生物,上颌窦内侧壁破坏,即行上颌骨全切除术。1989年10月因肿瘤局部复发而再次手术并辅以化疗。随访3年局部未复发。于1991年10月因头痛就诊,局部检查未见肿瘤复发。头颅CT扫描提示左颞叶转移,未予治疗半年后死亡。
例2 男,40岁。1976年因左鼻腔内翻性乳突状瘤行鼻侧切开术。嗣后于1978、1982和1987年因肿瘤复发先后3次手术,最后一次病理报告为乳突状瘤恶变,故术后行60Co放疗(55 Gy)。1990年局部肿瘤再次复发,病检报告为横纹肌肉瘤,即行上颌骨全切除。术后一年肿瘤局部复发,于1992年2月因心力衰竭死亡。
2 讨论
放疗是头颈部肿瘤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随着放疗治愈率的提高,晚期并发症也随之增多,放射诱发恶性肿瘤就是其中之一。有关放射诱发鳞癌、骨肉瘤和腺泡细胞癌等国内已有报道。Kerr等报道1例83岁患者因膀胱癌放疗后18年发生膀胱横纹肌肉
瘤。动物实验发现术中放疗可诱发胚胎型横纹肌肉瘤。但放疗诱发头颈部横纹肌肉瘤尚未见报道。诊断放疗诱发之肿瘤一般以Goolden(1957)提出的3个条件为准即:①诱发肿瘤一般要隔数年之久;②诱发肿瘤的病理分型与原发肿瘤不同;③诱发肿瘤必须位于X线照射区域以内。本文2例均符合上述条件。国外文献报道放疗诱发骨肉瘤的平均潜伏时间是14年。国内林国础等(1990)报道22例放疗后继发口腔颌面肿瘤,其潜伏期为3~32(平均9)年。59%病例在放疗后10年发生。本组2例潜伏期分别为5年和3年。一般将横纹肌肉瘤分为4型:多形型、胚胎型、腺泡型和混合型。多形型横纹肌肉瘤多见于成人。本组2例均为多形型,这符合上述一般规律,但是否能说明放疗诱发横纹肌肉瘤多为多形型,由于病例有限,值得进一步研究。
放疗诱发之肿瘤因局部瘢痕形成及组织纤维化,一般认为再用放疗是不恰当的,应以手术治疗为主。林国础等(1990)报道22例中19例采用手术治疗,3年生存率为50%,5年生存率为28%。本文2例分别生存4年和2年。
鉴于放疗可诱发第二肿瘤,故放疗后不仅要定期复查及时发现有无原发肿瘤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同时还应检查X线照射区域内有无肿瘤,特别是鼻部,因其部位隐蔽,很难早期发现肿瘤,有条件应定期行鼻内窥镜和CT扫描检查。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几年内如有放射区域内的疼痛及肿胀者,应怀疑有发生第二肿瘤的可能。
1 武汉 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430060)
2 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
(收稿 1997-08-04)
(编辑:李智兰)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LINCHUANG ER-BL-YANHOUKE ZAZHL
1998年 第12卷 第2期 No2Vo12.1998, http://www.100md.com
放疗诱发横纹肌肉瘤文献报道很少。笔者近年遇到2例,现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例1 男,48岁。1982年在某医院行鼻中隔新生物切除,术后病理报告为鳞癌,即行60Co放疗(66 Gy)。1987年9月因左鼻塞来院就诊,检查见鼻腔淡红色表面不光滑之新生物,病检报告为多形型横纹肌肉瘤。CT扫描见左鼻腔上颌窦均有新生物,上颌窦内侧壁破坏,即行上颌骨全切除术。1989年10月因肿瘤局部复发而再次手术并辅以化疗。随访3年局部未复发。于1991年10月因头痛就诊,局部检查未见肿瘤复发。头颅CT扫描提示左颞叶转移,未予治疗半年后死亡。
例2 男,40岁。1976年因左鼻腔内翻性乳突状瘤行鼻侧切开术。嗣后于1978、1982和1987年因肿瘤复发先后3次手术,最后一次病理报告为乳突状瘤恶变,故术后行60Co放疗(55 Gy)。1990年局部肿瘤再次复发,病检报告为横纹肌肉瘤,即行上颌骨全切除。术后一年肿瘤局部复发,于1992年2月因心力衰竭死亡。
2 讨论
放疗是头颈部肿瘤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随着放疗治愈率的提高,晚期并发症也随之增多,放射诱发恶性肿瘤就是其中之一。有关放射诱发鳞癌、骨肉瘤和腺泡细胞癌等国内已有报道。Kerr等报道1例83岁患者因膀胱癌放疗后18年发生膀胱横纹肌肉
瘤。动物实验发现术中放疗可诱发胚胎型横纹肌肉瘤。但放疗诱发头颈部横纹肌肉瘤尚未见报道。诊断放疗诱发之肿瘤一般以Goolden(1957)提出的3个条件为准即:①诱发肿瘤一般要隔数年之久;②诱发肿瘤的病理分型与原发肿瘤不同;③诱发肿瘤必须位于X线照射区域以内。本文2例均符合上述条件。国外文献报道放疗诱发骨肉瘤的平均潜伏时间是14年。国内林国础等(1990)报道22例放疗后继发口腔颌面肿瘤,其潜伏期为3~32(平均9)年。59%病例在放疗后10年发生。本组2例潜伏期分别为5年和3年。一般将横纹肌肉瘤分为4型:多形型、胚胎型、腺泡型和混合型。多形型横纹肌肉瘤多见于成人。本组2例均为多形型,这符合上述一般规律,但是否能说明放疗诱发横纹肌肉瘤多为多形型,由于病例有限,值得进一步研究。
放疗诱发之肿瘤因局部瘢痕形成及组织纤维化,一般认为再用放疗是不恰当的,应以手术治疗为主。林国础等(1990)报道22例中19例采用手术治疗,3年生存率为50%,5年生存率为28%。本文2例分别生存4年和2年。
鉴于放疗可诱发第二肿瘤,故放疗后不仅要定期复查及时发现有无原发肿瘤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同时还应检查X线照射区域内有无肿瘤,特别是鼻部,因其部位隐蔽,很难早期发现肿瘤,有条件应定期行鼻内窥镜和CT扫描检查。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几年内如有放射区域内的疼痛及肿胀者,应怀疑有发生第二肿瘤的可能。
1 武汉 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430060)
2 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
(收稿 1997-08-04)
(编辑:李智兰)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LINCHUANG ER-BL-YANHOUKE ZAZHL
1998年 第12卷 第2期 No2Vo12.1998,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