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理论研究 > 正文
编号:10561701
http://www.100md.com
     郑康铿 周忠夏 李虹霓

    我院自1974~1997年对14岁以内儿童行眼球摘除,现将病理资料完整的144只眼球的摘除原因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44例中,经诊断为视网膜母细胞瘤113例(78.5%),角巩膜葡萄肿12例(8.3%),眼球破裂8例(5.6%),Coat´s病6例(4.2%),先天性青光眼3例(2.1%),坏死性视网膜炎1例(1.4%),血友病眼内出血继发青光眼1例(1.4%)。根据上述结果,显见儿童眼球摘除的原因主要是视网膜母细胞瘤,其次为角巩膜葡萄肿和眼球破裂伤。

    1.2 年龄的分布 儿童眼球摘除最多的年龄组在1~5岁组,视网膜母细胞瘤高发于3岁以内,角巩膜葡萄肿和眼球破裂多集中在6~10岁组。见表1。

    表1 儿童眼球摘除时的年龄(岁)

    诊断 <1岁 1~3 4~5 6~10 11~14 合计

    视网膜母细胞瘤 7 56 36 13 1 113

    角巩膜葡萄肿 2 2 6 2 12

    眼球破裂伤 2 5 1 8

    Coat′s病 1 1 3 1 6

    先天性青光眼 2 1 3

    坏死性视网膜炎 1 1

    血友病眼内出血 1 1

    合计 9 71 41 28 5 144

    2 讨论

    儿童期眼球摘除是某些眼病的不幸结局,会严重影响患儿正常心理发育,且会影响摘除侧眼眶颅面骨发育,导致成年后极难矫治的颜面畸形,也严重影响患儿视功能的发育和完善。但对于某些眼病来说,及时摘除眼球又是挽救生命的必要手段。因此,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非常重要。

    本组儿童眼球标本中,以视网膜母细胞瘤最多,占78.5%,远远高于Hou、王延华等人的报导[1]。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原发于神经外胚层的儿童恶性肿瘤,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但可通过经治患者和高危家庭的定期随访,加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方法来减少患儿的出生[2]。治疗方面,虽然多种非手术疗法的效果已由临床证实,但由于非手术疗法限于早期肿瘤,而患儿来就诊时多较为晚期,所以仍不能取代手术治疗,因此,如何提高早期诊断率,如何提高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非手术治疗水平,仍是广大眼科工作者的研究方向。

    角巩膜葡萄肿共12例,女7例,男5例,均系由于婴幼儿期患麻疹、腹泻、营养不良造成角膜软化或角膜穿孔后发生粘连性白斑,继发眼压升高所致。由于人民卫生知识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该病逐年减少,但仍有发生,而且大部分病例来自农村,提示应加强普及卫生知识,改变不良喂养习惯,对人工喂养的小儿应及时添加必要的物质和维生素。积极有效治疗角膜软化症(包括角膜移植)。

    眼球破裂共8例,仅占5.6%,均是严重眼外伤,眼内容流失过多的病例。本区常见儿童眼球外伤多为利器(剪刀、牙签等)穿通伤,眼内容扰动较小,绝大部分行显微伤口修补术,眼球摘除率相应下降。因此,积极宣传预防眼外伤,加强儿童生活护理,可以大大降低儿童眼外伤发生率。

    Coat´s病6例,占4.2%,坏死性视网膜炎1例,病理检查见视网膜脱离及典型病变。本组眼球摘除的原因部分是由于继发青光眼,为解除患儿痛苦,另部分是临床高度怀疑为视网膜母细胞瘤,且已丧失功能。随着物理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CT、MRI的应用),Coat´s病误诊为视网膜母细胞瘤而行眼球摘除已很少见。

    先天性青光眼3例,占2.1%,均为绝对期青光眼,血友病致反复眼内出血眼压升高1例,患儿频繁呕吐,影响正常生活,为解除痛苦而摘除眼球。随着青光眼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因先天性青光眼而行眼球摘除应可避免。

    儿童眼球摘除术后,除影响美观外还影响眼眶颜面骨的发育,笔者认为除恶性肿瘤外均应Ⅰ或Ⅱ期植入眶内植入物,刺激眶骨发育,以改善外观,尽量减少儿童心理发育的影响。

    作者单位:汕头市中心医院眼科(515031)

    参考文献

    1 王延华.儿童眼球摘除的病因分析.实用眼科杂志,1986,4(7):401

    2 李凤鸣,主编.眼科全书(中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381~2390

    广东医学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1999年 第20卷 第12期 Vol.20 No.12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