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理论研究
编号:10561783
体外循环直视下动脉导管未闭手术的麻醉
http://www.100md.com
     水海峰

    我院自1991年来,对动脉导管未闭(PDA)肺动脉高压(PH)或动脉导管未闭先天性心脏病(CHD)病人选用体外循环,深低温、低流量直视下,施行动脉导管内口缝合,同时纠正其他心脏畸形共6例,收到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基本情况:本组男性3例,女性3例,其中3~6岁2例,18~22岁4例。PDA+PH2例,PDA+VSD+PH 2例,PDA+VSD1例,PDA+右室双出口型法鲁氏四联症1例。心胸比率:0.53~0.68,体外循环时间55~167分(平均106分),低流量灌注时间5~10分(平均6.4分),流量2~10ml/kg/min(平均8.4ml/kg/min),其中2例停循环,分别为14分和17分。深低温时肛温20~30℃(平均21.5℃)。导管类型:呈窗型5例,导管型1例。

    1.2 具体措施:静脉开放后,在心电图监测下,静脉注入硫苯妥钠4~5mg/kg,琥珀胆碱1~1.5mg/kg,潘克罗宁0.01mg/kg,芬太尼6ug/kg。安氟醚吸入;小儿用安定0.2mg/kg,卡肌宁0.5mg/kg,芬太尼4~6ug/kg。气管插管后,行桡动脉穿刺测平均动脉压(MAP),颈内或锁骨下静脉穿刺测中心静脉压(CVP),保留尿管观察尿量,术中维持麻醉用芬太尼、肌松药和吸入安氟醚。当体外循环血流降温到肛温30℃左右,阻断主动脉,主动脉根部冷灌注,心脏停跳后,切开肺动脉,用手指堵住动脉导管内口,当肛温达23℃左右,减低流量至2~10ml/kg/min,褥式缝合动脉导管内口,同时开始复温,缝合结束加大流量至80~100ml/kg/min,缝合肺动脉和纠正VSD或F4。当肛温达32℃,循环功能稳定,心跳有力,再逐步减小流量,停止体外循环,体外循环转流时间平均在106分钟。
, 百拇医药
    1.3 术中监测:(1)血压和尿量:本组在低流量时,6例的MAP0.5~2kPa,均无尿量,当加大流量时,尿量均迅速增多。(2)心脏复跳情况:本组在开放主动脉时复跳4例,电击除颤一次复跳1例,除颤二次复跳1例。本组病员在体外转流结束前,均无使用升压药。(3)酸碱平衡:本组6例在低流量体外转流时间5~10分钟(平均6.4分钟),低流量前血气分析:BE为-5~ 8.3mmol/L(平均-6.2mmol/L),停止体外循环时:BE为-0.25~3.2mmol/L(平均-2.8mmol/L)。

    1.4 苏醒情况:本组病员术终呼吸良好,术后1~3小时睁眼,四肢活动,苏醒好,无后遗症。

    2 讨论

    PDA是先天性的大血管畸形疾病,原则上应尽早做手术治疗,但手术常因年龄大,肺动脉钙化、粘连多、导管短粗壁薄,尤其是窗型,而使危险性增加,大出血是PDA常见的严重并发症(1)。伴有其他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2),有肺动脉高压患者,采用体外循环直视手术,可以减少并发大出血威胁(3)。本组采用体外循环,深低温,低流量下施PDA+PH和PDA+CHD,均收到良好效果。
, 百拇医药
    本组在阻断主,肺动脉后,尽管采用低流量,仍有血液从主动脉经导管流向肺动脉,心内吸引次数较多,我们采用Tharon氏停循环法有2例,取头低位,心内吸引器尽量避免在导管内口吸血,这样防止气体进入主动脉,同时手术视野暴露,操作方便。本组采用低流量2~10ml/kg/minn,MAP维持在0~2kPa(0~15mmHg),配合深低温(平均21.5℃)的方法,使组织耗氧量降低。

    本组开放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4例,电击除颤复跳2例。体外转流后到手术结束,均未使用升压药。停止体外转流后,动脉血氧的BE值接近正常,说明无明显代谢性酸碱平衡影响。本组方法,可以作为PDA合并重度肺动高压或其他先天性心内畸形的一种安全措施,但低流量宜尽量缩短。

    作者单位:水海峰 广西区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 王泉云,王 莹,闵龙秋.直视下动脉导管未闭(PDA)手术麻醉.中华麻醉学杂志 1988;8(6):352

    [2] 宋振瑞,赵松云,满 敏.动脉导管未闭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再手术的麻醉.中华麻醉学杂志 1991;11(4):246

    [3] 郭加强,肖明第.儿童PDA的手术结果及适应症(附1066例报告).中华小儿外科手术 1981;2:1

    广西医学

    GUANGXI MEDICAL JOURNAL

    1999年 第1期 No.1 199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