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理论研究 > 正文
编号:10561355
http://www.100md.com
     张 淳 黎 明 纪印周

    儿茶酚胺增多症是70年代后期才提出来的一个新名称,是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和肾上腺髓质增生症的较完整的概括[1]。我院自1986年5月~1997年11月收治嗜铬细胞瘤10例,肾上腺髓质增生症2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男6例,女6例,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45岁。肿瘤位于肾上腺8例,左侧3例,右侧5例,其中1例为单侧多发(3个连为一体的肿瘤,左侧);位于腹主动脉旁2例。肿瘤最大15 cm×8.5 cm×5 cm,重790 g,最小3 cm×3.1 cm×4.2 cm,重22 g。2例肾上腺髓质增生症均发生于左侧,肾上腺大小分别为5.5 cm×4 cm×1 cm和5 cm×2 cm×1 cm。

    1.2 临床表现 12例中以高血压为主要症状者10例,其中持续性高血压4例,阵发性高血压4例,持续性高血压阵发性加重2例,以上患者均有心悸、头痛、头晕、多汗、面色潮红、恶心、呕吐、肾区不适等症状。无症状型2例;2例肾上腺髓质增生症可由于情绪激动或受凉等因素而诱发。

    1.3 辅助检查 12例检测24 h尿VMA全部阳性。7例患者行Regitine抑制试验,5例阳性。3例腹膜后充气造影均阳性。全部行B超检查,10例发现肿瘤或占位病变,2例肾上腺髓质增生症B超未探及。7例嗜铬细胞瘤行CT检查,其中2例同时行MRI检查均发现肿瘤,2例肾上腺髓质增生症均行CT与MRI检查,1例确诊,1例误诊为嗜铬细胞瘤。

    1.4 手术治疗 10例嗜铬细胞瘤行肿瘤摘除术,2例肾上腺髓质增生症行患侧肾上腺全切术。手术并发症:下腔静脉损伤1例,术后并发脑出血1例。

    1.5 病理报告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0例,肾上腺髓质增生2例。

    1.6 术后状况 8例嗜铬细胞瘤术后血压恢复正常,3例术后复查尿VMA正常。2例较术前血压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口服心痛定效果满意。2例肾上腺髓质增生症术后,1例恢复正常血压,1例仍偏高但无头痛、头晕及视力下降等症,口服氨甲蝶呤后效果满意。

    2 讨论

    2.1 定性与定位诊断 高血压病的患者中,伴有头痛、多汗、高代谢、高血糖者应进行本病的定性试验,其中测尿VMA和Regitine抑制试验两项检查有较高价值。本组VMA测定均为阳性,Regitine抑制试验阳性率为5/7。随着B超、CT的普及和131I—mIBG的临床应用,大大提高了嗜铬细胞瘤的定位确诊率,其中B超为87.1%~91.8%,CT为93.3%,131I-mIBG 86.6%,基本取代了腹膜后充气造影[1]。肾上腺髓质增生症的定位则有一定的困难,庞自力等报道肾上腺髓质增生症7例,B超和CT检查阳性例数为5例和6例,MRI为2例,认为B超、CT、MRI的联合应用能使二者在术前较准确的鉴别[2]。

    2.2 术前准备 本组10例采用α-受体阻滞剂酚苄明控制血压,2例采用酚苄明及心痛定联合应用;2例心率在100次/min以上者采用心得安控制心率。其中11例术中血压波动不大,术后恢复顺利,1例因术前血压控制不好,术中血压升幅较大,致术后脑出血。所以术前准备尤为重要,我们体会,术前应使血压稳定于21/13 kPa以下,心率在90次/min以下。

    2.3 手术及并发症 本组均采用全麻及中心静脉压监测。采用经第12肋切口入路2例,第11肋间切口入路5例,第10肋间切口入路3例,2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者采用腹部旁正中切口入路,我们认为对定位准确的嗜铬细胞瘤采用第10肋间切口为优;而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和肾上腺髓质增生症者应采用腹部切口,便于探查。探查分离肿瘤时,应小心、仔细、尽可能避免挤压瘤体,我们的做法是:血压骤升时,采用酚妥拉明或硝普钠对抗;血压下降时,加快输液速度,输血或代血浆,尽量不用升压药,本组6例术中未用升压药。对位于大血管周围的肿瘤,我们采用先分离肿瘤周边,在接近大血管处切开包膜,摘除肿瘤,仅保留与血管粘连的部分包膜,表面涂以碘酒,此法能较好防止致命的大出血。本组1例因肿瘤与下腔静脉粘连严重,分离时造成下腔静脉撕裂,经压迫止血后,予修补成功。

    作者单位:张 淳 黎 明 纪印周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515031)

    3 参考文献

    [1] 秦荣良,于茂生,邵国兴.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3,14(3):203

    [2] 庞自力,鲁功成,张齐钧.肾上腺髓质疾病42例分析.泌尿外科杂志,1995,10(5):265

    广东医学

    GUANGDONGMEDICALJOURNAL

    1999年 第3期 No.3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