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理论研究
编号:10562533
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病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何嗣华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危重症,通过对我院40例AMI死亡患者和40例AMI治愈患者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从几个侧面更好地了解、掌握AMI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服务。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40例AMI死亡病例和40例AMI治愈病例均系我院1996年2月至1998年12月资料完整的住院病例,均符合1979年WHO诊断标准,经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证实。其中男性6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66.4±10.5岁。

    1.2 方法:凡AMI发生后,经住院抢救治愈出院者为A组,凡AMI发生后,经住院抢救治疗无效死亡者为B组,采用德国临床化学协会推荐的方法经改良而成的速率法检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峰值,取入院后3日内的最高值。采用双缩脲法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b),取入院后三日内的最高值。
, 百拇医药
    1.3 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统计处理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AMI死亡患者(B组、)与AMI治愈患者(A组);年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梗塞部位、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对比有显著差异(P1周 10小时

    A组(n=40) 6 4 30 21 19

    B组(n=40) 25 10 5 23 17

    χ2值 19.01 3.11 31.74 0.20 0.20

    P值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梗塞部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比较
, 百拇医药
    梗塞部位 严重室性

    心律失常 心源性

    休克

    广泛前壁 下壁+前壁 下壁+右壁 前壁 前间壁 下壁

    A组(n=40) 6 0 1 8 8 17 5 0

    B组(n=40) 16 5 4 7 0 8 26 8

    χ2值 6.27 3.63 1.92 0.10 8.8 4.71 23.2 8.8

    P值 0.05 >0.05 >0.05 70岁比例显著上升(1)。本文结果与文献报道相符。改革开放后,引入竞争机制,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改变,40岁以上的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生AMI,高年龄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主要是因为年龄偏大,心脏退行性改变,机能衰退,而女性患者除上述因素外,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与AMI发病率及病死率呈正比。雌激素具有直接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平滑肌作用,并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对心血管起保护作用(2)。
, 百拇医药
    3.2 心绞痛病史与发病至入院时间:文献报道,AMI前多次反复发作心绞痛,可使心肌缺血处于适应性状态,心绞痛反复发作一周以上者,左室射血分数,侧支循环指数均明显高于AMI起病前心绞痛不足一周者(3)。本文死亡病例(B组)心绞痛病史不足一周者占87%,治愈病例(A组)心绞痛病史大于一周者占75%,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可能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按照静脉药物溶栓标准,发病后6小时以内,65岁以下者适合溶栓治疗,B组65岁以下患者亦有进行了溶栓治疗,但疗效差,提示高龄、无较长时间心绞痛病史的患者,临床预后极差。

    3.3 梗塞部位与并发症:老年人在缓慢发展冠状动脉硬化过程中,多数已建立了有效的侧支循环,侧支吻合网所提供的血流量能在应激状态时维持缺血心肌的存活力及一定的功能状态(4),但由于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心脏也象其他脏器一样,发生退行性改变,在此基础上如果发生一支或多支冠脉闭塞,必然显得侧支循环代偿能力的有限,特别是如果无心绞痛病史(即无症状心肌缺血)或心绞痛病史短暂,不能得到正规的,有效的治疗,在病程的一定阶段将会出现心律失常,迟发型泵衰竭,心源性休克。本文结果(见表2)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梗塞面积增大,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升高。大面积心梗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预后极差(5)。AB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