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理论研究 > 正文
编号:10562797
http://www.100md.com
     陈祥圣 李颇尔 陈道祖 刘和平 裴世平

    关键词 手损伤; 外科皮瓣

    严重手外伤的皮肤缺损常伴有骨关节、肌腱、血管神经等深部结构外露,需要用皮瓣修复。方能达到功能及外形的恢复,本院自1988年9月以来,应用带蒂髂腹股沟轴型皮瓣修复严重手外伤皮肤缺损28例,皮瓣全部成活,患肢功能及外形恢复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男21例,女7例,年龄13~50岁,爆炸伤后手部皮肤缺损15例,机械损伤后手及腕部皮肤缺损13例。本组病例均在伤后2~10 h内经初次清创,遗留创面6 cm×4 cm~15 cm×9 cm,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关节、神经血管或肌腱外露,9例创面渗出液细菌培养阳性,除1例感染明显者在伤后20 d修复外,其余均在伤后1~7 d内行带蒂髂腹股沟轴型皮瓣修复,切取皮瓣面积为12 cm×5 cm至22 cm×10 cm,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将患肢用胶布或腹带固定于胸腹部,术后2~4周断带,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至2年,供区愈合好,6例皮瓣显臃肿,3例需行肌腱松解术,5例需行分指术。其余病例患肢功能及外形恢复较满意。

    1.2 手术方法 在同侧髂腹股沟区设计皮瓣,皮瓣轴线为腹股沟韧带中点下2 cm股动脉搏动处与髂前上棘顶点间的连线,并向后上方延伸。如能直接扪到旋髂浅动脉,则画出该动脉的皮肤投影线,以此线为皮瓣轴线。皮瓣的长度和宽度较创面放大1~2 cm,再增加5~7 cm长度留作蒂用,在深筋膜下掀起皮瓣,蒂部5~7 cm卷成皮管,供区可直接拉拢缝合。将皮瓣转移至经再次清创后的手部创面,皮瓣下置橡皮片引流。

    2 讨论

    2.1 手术适应证 伴有深部结构外露的严重手外伤皮肤缺损,均需行皮瓣修复[1]。根据伤情及技术条件,可有多种皮瓣可供选择。如传统的腹部带蒂皮瓣,前臂逆行岛状皮瓣,带蒂骼腹股沟轴型皮瓣,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等。作者认为髂腹股沟轴型皮瓣以其供区隐蔽,设计不受长宽比例限制,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患肢可适当活动等优点,不失为修复手外伤皮肤缺损的优良皮瓣。髂腹股沟皮瓣属轴型皮瓣[2],所含轴型血管为旋髂浅动、静脉,变异少,出现率高,其行程均指向髂前上棘。轴型皮瓣设计不受传统皮瓣长宽比例的限制,可满足手部各种创面修复的需要。蒂部卷成皮管,全部关闭创面,患肢可固定在较舒适的位置,允许患肢适当活动,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本组2例伴拇指撕脱伤患者,利用蒂部皮管再造拇指,功能恢复满意。轴型皮瓣血供丰富,抗感染能力强,可用于感染创面的修复。本组严重手外伤创面,经初次清创后有9例创面渗出液细菌培养阳性,经再次清创,应用敏感抗生素,皮瓣修复均获成功。

    2.2 髂腹股沟皮瓣的改进 部分皮瓣较臃肿,可作皮瓣修整术。皮瓣修复时,在小心保护血管蒂的情况下,可适当修去远侧的部分脂肪,皮瓣远蒂部分成为真皮下血管网皮瓣[3],本组后期病例均不显臃肿。术后2~4周断蒂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皮瓣经适当血运锻炼,可提早断蒂。作者认为,伤口愈合后,每日用橡皮筋或肠钳阻断皮瓣血运2~3次,每次0.5~1 h,如钳夹时间大于1 h,而皮瓣无紫钳改变,即可断蒂。

    作者单位:湖南省桃源县人民医院(桃源 415700)

    参考文献

    1 王澍寰主编.手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148~156

    2 陈德松,顾玉东,张高猛,等.髂腹股沟轴型皮瓣140例临床分析.中华外科杂志,1989,27:484

    3 陈伯华,司徒朴,徐达传.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成活机理的研究进展.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3,11:235~237

    (19990118 收稿)

    湖南医学

    HUNAN MEDICAL JOURNAL

    1999年 第16卷 第3期 Vol.16 No.3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