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药品研究 > 药理药效学 > 正文
编号:10565227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药报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脂肪肝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更有部分病例由此演变成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因此,防治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对于脂肪肝的治疗,中医药工作者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显示了中医药具有较好的疗效,但也存在许多不规范的问题。因此,如何纠正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药理及临床研究,为脂肪肝治疗寻求安全有效的中医药方法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工作。笔者收集到近年来40多篇有关脂肪肝治疗的文献报道,做一综合分析。

    ■疗效分析

    40篇报道中,共计治疗脂肪肝2331例,其中有效2116例,有效率达90.77%。40篇报道中病例最多的164例,最少的30例,有效率高的达98.52%,最低的为68.75%。有21个报道(占总数52.5%)的观察设立了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观察结果表明中药对脂肪肝的治疗是确有疗效的,主要表现在缓解和改善临床症状、肝B超肝脏形态及回声衰减减轻或恢复正常,血脂明显降低或恢复正常。但目前对治疗脂肪肝中药的疗效观察在某些方面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观察病例数太少,未设立对照组或虽设对照组但对照病例太少、对照药物选择不恰当等问题。

    ■药物分析

    40篇报道中,共用药物94种,重复使用的药物有44种,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为山楂(34/40)、丹参(33/40)、泽泻(31/40)、柴胡(22/40)、草决明(18/40)、郁金(17/40)、何首乌(15/40)、虎杖(13/40)、大黄(11/40)、陈皮(10/40)、海藻、半夏(均为9/40)等。

    从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有50%以上的处方都选用了山楂、丹参、泽泻、柴胡等药物,山楂为健胃消食药,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其有显著的降血脂作用;丹参有显著的活血化瘀作用,泽泻有较强的利水渗湿作用;柴胡有疏肝解郁理气作

    用,丹参和泽泻亦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可见,目前临床上在脂肪肝的治疗药物选用上基本上是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利水渗湿等类药物为主,且重用具有降血脂作用的中药,这与脂肪肝的病因病机是相吻合的。但笔者认为,脂肪肝的病因病机与痰湿因素最为密切,且其发展有出现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趋势。故在选择治疗脂肪肝的药物时不妨重用一些海藻、昆布之类具有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利水作用的中药。

    ■给药方法分析

    从40篇报道的给药方法来看,大多是选用汤剂,达35方,颗粒剂和合剂各占两方,胶囊剂1方。脂肪肝是一种慢性病症,用药周期较长,选用汤剂需临时制备,使用不方便,给患者带来诸多麻烦,而且由于缺乏统一的制作方法及具体的规格、质量标准,使制作人员(包括患者)无章可循,随意制备,质量难以保证;二是制备时间、方法、火候及人员的素质不一致,使每次制备出的药剂质量不一致,影响临床疗效。脂肪肝与过食肥甘有关系,因此治疗脂肪肝的药物剂型选择方面应避免选用含糖多的剂型如蜜丸、糖浆剂、口服液及含糖颗粒剂。综合以上各种情况,认为治疗脂肪肝药物制剂选用无糖颗粒剂和胶囊剂较为合适。

    ■疗程分析

    从40篇报道中可以看出,其所选用的疗程极不一致。最长达6个月,最短的仅20天,相差达9倍之多,平均疗程为72天。疗程的选择对药物疗效的观察是十分重要的,疗程太短,无法观察到药物的真正疗效,而疗程太长,不仅造成药物

    的浪费,而且还会因长期过量服药而产生不良反应。鉴于脂肪肝的疗程特点,笔者认为治疗脂肪肝的药物疗效观察疗程应不少于两个月时间为宜。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于脂肪肝的病因病机认识尚不一致,治疗上杂乱无章且仅限于各家的临床经验,辨证分型不规范,涉及方药繁杂,给药方法不合理,缺乏较严格的观察设计和对照,疗程长短不一,疗效判定标准不统一等,因此,规范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同时,应在现有研究资料基础上,筛选出1~2个有代表性的方药,确定合理剂型,严格按现代药剂学的理论和新药审批规定要求,对其进行制备工艺、质量标准、稳定性、药效学、药代动力学、毒理学等系列研究,按规范的临床研究方案进行临床疗效观察,从而取得全面的科研数据,是中医药工作者当前应该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