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药品研究 > 临床药学
编号:10566337
红霉素的儿科新用途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药报
     红霉素是目前发现的惟一可使胃动素受体激动的抗生素,可促使胃肠蠕动、食物推进、激发小肠和整个消化道呈节律性和周期性收缩,刺激小肠和结肠运动。自红霉素的胃肠动力作用被揭示后,由动物实验到临床应用治疗非感染性疾病,已取得了较为成熟的经验。笔者通过参考文献,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就红霉素在儿科非感染性的疾病中的作用撰成此文,以供同行参考。

    ■预防腹部手术后肠粘连

    大鼠创伤模型的对照实验结果显示,每次红霉素8毫克/公斤舌静脉给药,以后每8小时1次背部皮下注射,连用3天,可使大鼠的腹腔粘连积分和粘连比值明显降低,少数发生粘连者亦仅发生于网膜,极少累积肠管。进一步对124例各类腹部手术患儿的治疗研究证实,术后立即静脉滴注红霉素15毫克/公斤,以后每日10毫克/公斤,连用3天的62例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比未用时大大提早。随访18个月,治疗组无1例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未用红霉素组6例发生肠梗阻,说明红霉素可预防术后肠粘连,小剂量用药肠道功能恢复加快、进食及出院时间提早,安全性高,对机体无不良影响,对可能潜在的细菌感染亦有预防作用。
, http://www.100md.com
    ■新生儿喂养困难

    新生儿出生后由宫内营养转向经胃肠道的哺乳喂养,常易出现喂养困难或称喂养不耐受。在早产儿、足月低体重儿或有围产期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肺炎等原发疾病时尤易罹病,表现为奶量不足、呕吐、腹胀、哺乳困难、胃潴留等,久之常会影响患儿发育。过去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一般采用完全静脉营养,费用较贵且易导致肠黏膜萎缩及乳糖酶缺乏。红霉素通过刺激胃肠神经丛中乙酰胆碱的释放、促进神经丛P物质的合成、升高血浆胃动素水平,使患儿胃排空加快、运动增加、返流减少。

    用法: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霉素3~5毫克/公斤/天,加入5%~10%葡萄糖液50~200毫升中缓慢滴注,7~10天为1个疗程,有效率在90%以上。也可以20毫克/公斤/天溶于液体配成1毫克/毫升浓度持续静滴,能进食时改为8毫克/公斤/天分4次口服,每2~3天增加10~20毫克/公斤(最大剂量50毫克/公斤/天),再用12~15天。患儿症状一般于用红霉素后3~5天症状好转,每天完成的奶量显著增加。为避免菌群失调,可佐用培非康等微生物制剂。
, 百拇医药
    ■提高鼻肠喂养管盲插成功率

    经鼻肠管管饲是危重或衰弱患儿的重要营养支持手段,置入鼻肠喂养管可避免胃管管饲容易发生的胃食道反流和吸入性肺炎。床边盲插鼻肠喂养管侵袭性小且安全经济,但被动等待管端由胃腔自动通过幽门移行至十二指肠或空肠上段的成功率较低。口服胃动力药西沙必利等因患者多已并存有胃排空障碍,不易奏效。利用红霉素可以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用法:红霉素200毫克加入生理盐水100毫升中静脉滴注,20分钟滴完。10分钟后令患儿(空腹下)取右侧卧位,进行插管。盲插深度为鼻翼至耳垂再至剑突的距离加20厘米,完成后3小时床边X线造影(经鼻肠管推注38%泛影葡胺10毫升),腹部摄片可明确管端的位置。研究证明,用药组置管成功率为58%,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为22%。笔者认为,静注适量的红霉素(200~300毫克)无论在空腹或餐后均可诱发胃窦部的强烈节律性收缩,不向小肠传播,紧接其后的持续性胃窦强蠕动利于将喂养管送入理想部位。,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