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100md.com
中医药在线
诊断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哈萨克医药逐步积累了一些独特的诊断经验:
哈医诊断主要包括加尼思尔格(望、嗅、听)和曼斯尔格(问、触、切)。医者通过望诊,全面的观察病人的形、态、神、色等;凭嗅觉器官嗅病人身上的异常气味:凭听觉听异常声音;用切按脉搏和病变部位;仔细询问病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发展情况,现在的症状和与疾病有关的病史。哈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局部的病变可以影响整体,整体的变化也可从一个局部表现出来,内在十二脏器的病变又可通过外在十二器官的各个方面反映出来。仔细的运用两诊方法,掌握病情变化,综合辨证,才能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有效的治疗。两种诊断方法包括以下24个内容:
望衣着穿戴;望姿态;望面容;望形体;望神态;望眼神;望口唇;望咽喉;望舌质;望舌苔;听声音;触毛孔;望问汗;望嗅鼻腔外形;望嗅双耳;望触关节;望触淋巴结、腺体;问触疼痛的性质;望嗅大便;望嗅小便;望嗅痰色;望嗅呕吐物;望触骨与指甲;切脉。
古代民间哈医的主要诊断方法是切脉,哈医切脉的部位除左右手以外,还要切双侧太阳穴、颈部、左右股间处和踝部,综合进行判断分辨,并把脉象分为30种,同时出现的几种脉象称霍斯巴克塔吾勒克。
但现代哈医以听、望、嗅为主要的诊断根据,特别在望诊中重视舌质、舌苔的变化,来确定疾病的寒热属性。通过以上诊断方法,把病证分成以下12种:
外伤、里证、表证、热证、寒证、痰证、中风、疮疡、阳证、阴证、实热、虚寒。
治疗
哈医除了常用的药物疗法外,有以下几种较为独特的治疗方法。
(一)食疗
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源泉,自古就有药食同源之说,哈医常用的有药用价值的食物有以下几种。
奶和奶制品
奶有牛奶、马奶、骆驼奶、山羊奶、绵羊奶之分。驼奶性微热,其他奶性平。奶有滋补、安神、养阴、解毒作用,可用于百病之后恢复期的身体虚弱,除硫酸铜以外的其他毒物造成的中毒。
驼奶加入适量马钱子发酵后饮用,可以强阳壮体,并对食道炎、手术后恢复及减少化疗副作用,大有裨益。
酸奶营养价值极高,具有镇静安神之功,可治失眠多梦,并可稀释血液,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和血粘度。发酵的马奶子(和木孜),性平,长期饮用可补气强身,延年益寿,可治贫血、肺痨、虚损。加入适量马钱子、丁香则疗效更佳。马奶发酵后的沉淀物催吐,常用于食积和实证。
肉类主要以羊肉、马肉为主。羊肉和马肉性热,是大补之品。羊肉可补中益气,暖胃补脾,祛风寒,治疗产后诸虚。马肉可强身健体、活血通络,治疗寒湿痹证、痿证、高血压、高粘血症。
(二)手法正骨
哈萨克族过去一直是穹庐下、马背上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常年劳作,迁徙在高山草原之中,摔伤、骨折、脱臼是常见病,因而产生了专门治疗这一类病的医生(吾塔什)。他们通过给牲畜和人的治疗,整复骨折和脱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代代相传。他们用手法把骨折复位后采用夹板、压垫、缠绑、牵拉、固定等方法,治愈骨伤病人。对于畸形愈合的骨折和复位不好的脱臼,可以用马驹油和其他药物配制一种油膏涂搽在患部,使其骨痂软化、脱离,然后重新复位固定治愈。
(三)吾布拉(药浴、蒸薰洗治疗)
布拉吾是千百年以来哈萨克民间非常普及和流行的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方法对少数民族地区常见的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心血管和部分皮肤病有显著的疗效。它通过药物从皮肤的吸收、温度、水压等理化因素的作用来治疗疾病,并根据病人病情、体质状态、承受能力辨证使用以下几种布拉吾治疗方法。
皮浴:将选好的动物,快速屠宰剥皮,乘皮还热,把病人包裹起来,促其发汗,如汗出不畅,可根据病情用侧帕叶、麻黄枝、青蒿。丁香等药煎汁乘热倒入皮中(不造成烫伤为宜)促其发汗祛风治疗各种风寒之疾。
动物皮的选用和发汗时间的长短,要根据病人的性别、体质、病情来定。男性病人可用羊皮、马皮,女性病人,用山羊皮、斑马皮、公鹿皮。
哈布塔勒哥:把白桦树叶和白鲜皮装在一个大袋子中压紧,上浇热水,然后放在阳光下使其发热腐烂,待袋内温度上升到45℃时,打开袋口,在内容物中间掏一个洞,把病人身体包裹在里面,主治阳痿、风湿病、月经过多等。
哈克达勒哥:在地上挖一个可容一人的地坑,用绣花柳、五种家畜的骨头焚烧,待烧成炭时,外边搭上小帐蓬,地坑上支上木制的网状架子,把病人放在网状架上盖上被使其发汗,并在地坑的火炭上,不断喷水形成热雾。炭灭以后,再让病人躺在地坑中。如果患者大量出汗,要给饮料,防止虚脱。治疗后,要防风寒,加强营养,这种方法主要治疗风湿和类风湿性疾病。
药浴:根据哈医的辨证方法,对疾病的性质、病情进行分析,然后选用药物,煎出药汁,使病人在药液中浸泡45~50分钟。药浴可辨证施药,针对性强,对治疗风湿、类风湿性疾病,坐骨神经痛、高血压、高粘血症和各种皮肤病有较好的疗效。疗程分为7、14、21天。药浴时不能饮凉水,最好饮马奶,可提高疗效。
哈医尚有多种布拉吾办法,如:新疆多有天然温泉,水温在50℃左右,地热也较多,其他有砂疗、蒸气疗、盐浴、泥疗等。
(四)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可治高血压、高粘血症、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不明原因的疼痛等多种疾病。放血方法分动脉放血、静脉放血、拔罐放血等,部位可在痛点、额头、舌下、鼻尖等,通过放血达到祛瘀生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
放血的量根据体质和病情决定,放血后用哈医配方加羊肉进行补养。
(五)挑治、割治、按摩、推拿
哈医用挑治、割治、按摩、推拿等手法治各类实证、热证。如:羊毛疔(俄勒灭)用挑治;小儿呼吸道和消化道综合征(切特伯)用割治;腰肌劳损等用推拿按摩。推拿按摩疗法在《哈萨克医药志》中分10大类,30种手法,可治疗100多种病。
(六)以毒攻毒治疗
以毒攻毒用于治疗梅毒、淋病、痨证和各种肿瘤,常用水银、氯化汞、硫酸铜等毒药,用毒蜘蛛、蝎子、蛇、麦克虫等有毒虫类和马钱子、乌头等有毒植物。哈医根据病人的病情和体质情况进行使用,使用方法和加工炮制方法多种多样,治疗中随时要有医生观察、记录。
(七)冻伤特殊疗法
哈医治冻伤有两种方法:
拔法(玛勒玛)将冻伤患者放入冰凉水中拔冻。
蒙法(特尼起特玛)在无水情况下,将严重冻伤患者用被、毡子包裹厚实,用马拖、脚踢、滚动,使患者周身发热、大汗淋漓,活血通络,致气血运行如常。
(八)烫伤特殊疗法
哈医将马奶烧糊、阴干,与大黄研末共用,治大面积烫伤。雪鸡肉阴干研末、兔毛烧炭研末也治烫伤。
(九)精神病的特殊疗法
哈医将精神病分三种,治法亦不同。
汗呼特热克(血型):治以放血疗法为主。
接勒呼勒热克(风寒型):治以祛风散寒疗法为主。
特叶尔呼特热克(汗型):治以发汗疗法为主。
(十)疥疮特殊疗法
山羊肉加土木香煮,将肉食入,用肉汤泡烟薰的毡子,再用毡子热裹患者周身,待凉后即出,可一次性治愈。
(十一)对疾病的预防措施
哈医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提倡“未病先治,未病先防”的思想,并逐步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防病治病措施,如:隔离传染病患者,焚烧或掩埋患者衣物、用具,并自传染源地搬迁,3年内禁住;板蓝根、一枝蒿煎汁防感冒;藜芦煎汁洗衣灭虱;饮用水放银市以防消化道疾病;缝制生糜子袋放在各类瘫痪、久卧床不起的患者臀下,预防褥疮等等。在《哈萨克医药志》中还有关于吾太波依达克发现牛痘接种预防天花的记载,较英国医学家叶德瓦特.金尼尔早350年。
在哈医的影响下,哈萨克民族自古以来一直保持着用侧柏、木香、麻黄熏房,清洁空气,或煎汁洒房或浴洗消毒灭菌:用野蒜捣汁饮预防各种传染病;用蒜瓣串线挂脖颈、压床头防虫防菌;饭前便后流水洗手,每日冲洗七窍及二阴等良好的防病保健习惯。患者居室前系红布条以示防传染等习惯也一直沿用至今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哈萨克医药逐步积累了一些独特的诊断经验:
哈医诊断主要包括加尼思尔格(望、嗅、听)和曼斯尔格(问、触、切)。医者通过望诊,全面的观察病人的形、态、神、色等;凭嗅觉器官嗅病人身上的异常气味:凭听觉听异常声音;用切按脉搏和病变部位;仔细询问病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发展情况,现在的症状和与疾病有关的病史。哈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局部的病变可以影响整体,整体的变化也可从一个局部表现出来,内在十二脏器的病变又可通过外在十二器官的各个方面反映出来。仔细的运用两诊方法,掌握病情变化,综合辨证,才能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有效的治疗。两种诊断方法包括以下24个内容:
望衣着穿戴;望姿态;望面容;望形体;望神态;望眼神;望口唇;望咽喉;望舌质;望舌苔;听声音;触毛孔;望问汗;望嗅鼻腔外形;望嗅双耳;望触关节;望触淋巴结、腺体;问触疼痛的性质;望嗅大便;望嗅小便;望嗅痰色;望嗅呕吐物;望触骨与指甲;切脉。
古代民间哈医的主要诊断方法是切脉,哈医切脉的部位除左右手以外,还要切双侧太阳穴、颈部、左右股间处和踝部,综合进行判断分辨,并把脉象分为30种,同时出现的几种脉象称霍斯巴克塔吾勒克。
但现代哈医以听、望、嗅为主要的诊断根据,特别在望诊中重视舌质、舌苔的变化,来确定疾病的寒热属性。通过以上诊断方法,把病证分成以下12种:
外伤、里证、表证、热证、寒证、痰证、中风、疮疡、阳证、阴证、实热、虚寒。
治疗
哈医除了常用的药物疗法外,有以下几种较为独特的治疗方法。
(一)食疗
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源泉,自古就有药食同源之说,哈医常用的有药用价值的食物有以下几种。
奶和奶制品
奶有牛奶、马奶、骆驼奶、山羊奶、绵羊奶之分。驼奶性微热,其他奶性平。奶有滋补、安神、养阴、解毒作用,可用于百病之后恢复期的身体虚弱,除硫酸铜以外的其他毒物造成的中毒。
驼奶加入适量马钱子发酵后饮用,可以强阳壮体,并对食道炎、手术后恢复及减少化疗副作用,大有裨益。
酸奶营养价值极高,具有镇静安神之功,可治失眠多梦,并可稀释血液,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和血粘度。发酵的马奶子(和木孜),性平,长期饮用可补气强身,延年益寿,可治贫血、肺痨、虚损。加入适量马钱子、丁香则疗效更佳。马奶发酵后的沉淀物催吐,常用于食积和实证。
肉类主要以羊肉、马肉为主。羊肉和马肉性热,是大补之品。羊肉可补中益气,暖胃补脾,祛风寒,治疗产后诸虚。马肉可强身健体、活血通络,治疗寒湿痹证、痿证、高血压、高粘血症。
(二)手法正骨
哈萨克族过去一直是穹庐下、马背上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常年劳作,迁徙在高山草原之中,摔伤、骨折、脱臼是常见病,因而产生了专门治疗这一类病的医生(吾塔什)。他们通过给牲畜和人的治疗,整复骨折和脱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代代相传。他们用手法把骨折复位后采用夹板、压垫、缠绑、牵拉、固定等方法,治愈骨伤病人。对于畸形愈合的骨折和复位不好的脱臼,可以用马驹油和其他药物配制一种油膏涂搽在患部,使其骨痂软化、脱离,然后重新复位固定治愈。
(三)吾布拉(药浴、蒸薰洗治疗)
布拉吾是千百年以来哈萨克民间非常普及和流行的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方法对少数民族地区常见的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心血管和部分皮肤病有显著的疗效。它通过药物从皮肤的吸收、温度、水压等理化因素的作用来治疗疾病,并根据病人病情、体质状态、承受能力辨证使用以下几种布拉吾治疗方法。
皮浴:将选好的动物,快速屠宰剥皮,乘皮还热,把病人包裹起来,促其发汗,如汗出不畅,可根据病情用侧帕叶、麻黄枝、青蒿。丁香等药煎汁乘热倒入皮中(不造成烫伤为宜)促其发汗祛风治疗各种风寒之疾。
动物皮的选用和发汗时间的长短,要根据病人的性别、体质、病情来定。男性病人可用羊皮、马皮,女性病人,用山羊皮、斑马皮、公鹿皮。
哈布塔勒哥:把白桦树叶和白鲜皮装在一个大袋子中压紧,上浇热水,然后放在阳光下使其发热腐烂,待袋内温度上升到45℃时,打开袋口,在内容物中间掏一个洞,把病人身体包裹在里面,主治阳痿、风湿病、月经过多等。
哈克达勒哥:在地上挖一个可容一人的地坑,用绣花柳、五种家畜的骨头焚烧,待烧成炭时,外边搭上小帐蓬,地坑上支上木制的网状架子,把病人放在网状架上盖上被使其发汗,并在地坑的火炭上,不断喷水形成热雾。炭灭以后,再让病人躺在地坑中。如果患者大量出汗,要给饮料,防止虚脱。治疗后,要防风寒,加强营养,这种方法主要治疗风湿和类风湿性疾病。
药浴:根据哈医的辨证方法,对疾病的性质、病情进行分析,然后选用药物,煎出药汁,使病人在药液中浸泡45~50分钟。药浴可辨证施药,针对性强,对治疗风湿、类风湿性疾病,坐骨神经痛、高血压、高粘血症和各种皮肤病有较好的疗效。疗程分为7、14、21天。药浴时不能饮凉水,最好饮马奶,可提高疗效。
哈医尚有多种布拉吾办法,如:新疆多有天然温泉,水温在50℃左右,地热也较多,其他有砂疗、蒸气疗、盐浴、泥疗等。
(四)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可治高血压、高粘血症、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不明原因的疼痛等多种疾病。放血方法分动脉放血、静脉放血、拔罐放血等,部位可在痛点、额头、舌下、鼻尖等,通过放血达到祛瘀生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
放血的量根据体质和病情决定,放血后用哈医配方加羊肉进行补养。
(五)挑治、割治、按摩、推拿
哈医用挑治、割治、按摩、推拿等手法治各类实证、热证。如:羊毛疔(俄勒灭)用挑治;小儿呼吸道和消化道综合征(切特伯)用割治;腰肌劳损等用推拿按摩。推拿按摩疗法在《哈萨克医药志》中分10大类,30种手法,可治疗100多种病。
(六)以毒攻毒治疗
以毒攻毒用于治疗梅毒、淋病、痨证和各种肿瘤,常用水银、氯化汞、硫酸铜等毒药,用毒蜘蛛、蝎子、蛇、麦克虫等有毒虫类和马钱子、乌头等有毒植物。哈医根据病人的病情和体质情况进行使用,使用方法和加工炮制方法多种多样,治疗中随时要有医生观察、记录。
(七)冻伤特殊疗法
哈医治冻伤有两种方法:
拔法(玛勒玛)将冻伤患者放入冰凉水中拔冻。
蒙法(特尼起特玛)在无水情况下,将严重冻伤患者用被、毡子包裹厚实,用马拖、脚踢、滚动,使患者周身发热、大汗淋漓,活血通络,致气血运行如常。
(八)烫伤特殊疗法
哈医将马奶烧糊、阴干,与大黄研末共用,治大面积烫伤。雪鸡肉阴干研末、兔毛烧炭研末也治烫伤。
(九)精神病的特殊疗法
哈医将精神病分三种,治法亦不同。
汗呼特热克(血型):治以放血疗法为主。
接勒呼勒热克(风寒型):治以祛风散寒疗法为主。
特叶尔呼特热克(汗型):治以发汗疗法为主。
(十)疥疮特殊疗法
山羊肉加土木香煮,将肉食入,用肉汤泡烟薰的毡子,再用毡子热裹患者周身,待凉后即出,可一次性治愈。
(十一)对疾病的预防措施
哈医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提倡“未病先治,未病先防”的思想,并逐步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防病治病措施,如:隔离传染病患者,焚烧或掩埋患者衣物、用具,并自传染源地搬迁,3年内禁住;板蓝根、一枝蒿煎汁防感冒;藜芦煎汁洗衣灭虱;饮用水放银市以防消化道疾病;缝制生糜子袋放在各类瘫痪、久卧床不起的患者臀下,预防褥疮等等。在《哈萨克医药志》中还有关于吾太波依达克发现牛痘接种预防天花的记载,较英国医学家叶德瓦特.金尼尔早350年。
在哈医的影响下,哈萨克民族自古以来一直保持着用侧柏、木香、麻黄熏房,清洁空气,或煎汁洒房或浴洗消毒灭菌:用野蒜捣汁饮预防各种传染病;用蒜瓣串线挂脖颈、压床头防虫防菌;饭前便后流水洗手,每日冲洗七窍及二阴等良好的防病保健习惯。患者居室前系红布条以示防传染等习惯也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