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1129773
http://www.100md.com 2005年5月27日
1、数量之忧,2、质量之患,3、基地之惑
     中药现代化已经轰轰烈烈进行了8年。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中药产品进入西方主流社会,但8年的时间足以让人们对“中药现代化”的理解更加清醒和现实。当我们把放眼国外市场的目光收回国内时,却低头发现,中药现代化所依赖的中药资源整体面临着危机。

    1、数量之忧

    1983年的那一次全国性的中药资源普查,直到现在还被业内人士认为是规模最大最全面的。当时的统计结果,按物种统计,全国共有12809种中药资源。然而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锐减了一半。2001年的一次调查发现,中药资源按中药药味统计,只剩下6000余种。尽管这两个数据不具备学术统计意义上的可比性,也不尽准确,但正如一位老专家对记者所说:“中国有13亿人口,有相当多的人在吃中药。这么大的日常用药需求,药材一直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中。”

    中药资源在数量上的锐减,如何能满足现代中药工业化大生产的需求呢?

    中国中医研究院副院长刘保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药产业是一个资源依赖型产业,这对中药发展来说既是一个优势,也是一个劣势。所谓优势,就意味着具有独特性,其特有的结构无法人为制造出来;所谓劣势,则是指它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最直接的问题就是自然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比如说,现在野山参已经濒临灭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