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医业 > 医院 > 正文
编号:10571731
“以西统中”的弊端应予高度重视
http://www.100md.com 2005年5月27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2346期
     很长一段时间,中西医并重构成了我们引以为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但在新时期医疗大格局中,“西风压倒东风”的趋势日趋严重。传统中医理论日渐萎缩、实用技术失传、优秀人才流失的态势,已成为当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不容回避的问题。#1\%'7, 百拇医药

    中医院也淡化传统诊疗技术#1\%'7, 百拇医药

    前不久,山东省一个市级中医院更名为中心医院。该医院院长在争取卫生主管部门同意更名时,不止一次地提出了这一要求:“改什么名字都行,就是别带‘中医’二字。”#1\%'7, 百拇医药

    按照国家和山东省有关规定,每个县以上区域都应设置中医院,但目前全省上百家等级中医医院,越来越多的已难说姓“中”姓“西”:望闻问切和辨证施治的传统中医诊疗技术被淡化,手术等西医治疗手段被大量采用。从前各西医院规定设立的中医科室,当下已大量关闭。就拿传统中医的针灸疗法来说,以前哪个西医院中都司空见惯,现在却难见踪迹。#1\%'7, 百拇医药

    与此互为因果的是中医人才队伍的流失。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林慧娟说得很沉重:不必说中医院校毕业生大量转行西医,就是像自己这样的“留守者”,进入中医院后的前十几年,也是用80%的精力“恶补”西医,评上了高级职称后才开始重新钻研中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外科专家孙靖中证实:一年到头全省各地医院申请到他们科室进修的医生络绎不绝,中间十之八九都是各中医院的中医大夫。#1\%'7, 百拇医药

    笔者发现,几十年来虽然我们确立了中西医并重的医疗发展方针,但实际上却存在着“以西统中”的倾向,对中医形成了巨大束缚。这是造成中医阵地不断缩小的根本原因。#1\%'7, 百拇医药

    相同的疗效 不同的收费#1\%'7, 百拇医药

    一位战场上腿部受伤的士兵,军医要求截肢,但被湘西同乡抢出医院后采用中医手段却奇迹般地保住了双腿——这是沈从文散文中的传奇故事。的确,中医接骨作为一项独有技术,早已蜚声国际。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王新陆介绍:凡是闭合性骨折,中医全部能完成接骨。上世纪80年代初,中医院治疗骨折采用手术的只占15%~20%,其余全部为中医接骨。#1\%'7, 百拇医药

    而这项技术目前几近昨日黄花。即使中医骨伤科基地,采用西医手术的也占85%以上。原因很简单:按当前医疗收费标准,西医的手术操作的费用是中医接骨的10倍。如此大的经济利益差距,医院当然会积极采用西医手术。#1\%'7, 百拇医药

    山东省一家著名中医院的管理人员告诉笔者:当前全省医药收费中,西医高达4000多项,而中医收费项目一共只有90多项。#1\%'7, 百拇医药

    王新陆指出,这种差异的背后,其实体现着以西医为本位的对中医技术含量的轻视。西医开刀手术,就被认为是高技术活儿,动辄成千上万元,但中医的望闻问切同为临床技术含量极高的操作,却被另眼相看,一次收费只有区区几元或几十元。一位著名的中医师,开一上午方子,最多看十几个病人,每人开药不过百元,加起来给医院带来的收入不如一个简单手术。笔者了解到,在国外一些地方,中医都是按照疗效形成了反映其自身价值的市场价格。如在德国,针灸一次诊疗费用为60欧元,虽价格不菲,却颇受欢迎。的确,既然同为治病,就应以疗效为标准,允许中西医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实行反映自身治疗价值的收费标准。#1\%'7, 百拇医药

    中医药应确立自己的标准#1\%'7, 百拇医药

    中医药理论和方法,与西医有本质上的区别,但在现实中,中医却往往被放在了从属地位,处处以是否符合西医标准来定位。最明显的例子,如中医院的病历明文要求具备中西医双重诊断。#1\%'7, 百拇医药

    这种以西医为标准的原则,对中医技术继承发展的制约作用是巨大的。如前面提到的中医接骨,在治疗中具有创伤小、愈合快、痛苦少的优势,而且后遗症也较少。当然,因为中医不进行手术,断骨自然无法实现完全对接。但按照人体结构,不少断骨只需要对接上三分之一即可实现正常功能,因此临床价值依然很高。但这种手法,如今却很少有医生采用。除了上述说过的经济因素,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按照西医标准,凡是断骨不能完全对应的,就算医疗事故。#1\%'7, 百拇医药

    作为不同理论的医学科学,中医有着与西医截然不同的规律,不应也绝不是西医标准所能统一得了的。面对分歧,根据病人的意愿,采用不同的诊断标准是应有之义。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医不建立反映自身规律的行医准则和法律保护制度,就必然窒息衰亡,中医药的发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宋 弢 李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