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5年第8期
编号:10624983
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处理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5年第8期
1重型肝炎时内毒素血症的产生机制,2内毒素损伤肝脏的机制,3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防治,参考文献
     肝病患者常存在内毒素血症,据统计其发生率依次为:重型肝炎64%~100%,失代偿期肝硬化46.5%~75.9%,代偿期肝硬化23.5%,急性病毒性肝炎36%。而且内毒素血症与肝损害常互为因果,即内毒素血症出现后肝损害可进一步加重 [1~3] 。现对内毒素血症的发生、致病机制及其拮抗措施综述如下,以期有助于提高重型肝炎的治愈率。

    1 重型肝炎时内毒素血症的产生机制

    1.1 肠道细菌易位 慢性肝病、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时肠道中细菌及内毒素(LPS)可穿过上皮屏障进入肠系膜淋巴结,进而入血液和远处器官 [2] ,其机制可能是:(1)肠黏膜营养障碍、上皮细胞萎缩、脱落及溃疡形成,以至损伤肠黏膜屏障;(2)宿主免疫尤其是肠道局部免疫功能下降,使得肠道细菌过度生长,导致细菌和内毒素外溢;(3)大肠是体内最大的细菌内毒素储存库,当粪块和气体在肠腔内积聚时,会对肠壁产生一定的压力,有利于细菌和内毒素外溢。

    1.2 肠道黏膜屏障损害 重型肝炎及肝硬化门脉高压时,肠黏膜瘀血、水肿,肠壁通透性也增加,可能与LPS激活细胞内黄嘌呤氧化酶有关。

    1.3 肠道菌群失调 慢性肝病、重型肝炎或肝硬化时,肠道内厌氧菌减少,大肠杆菌等明显增多,小肠内细菌过度生长,且肝损害越重(如Child Pugh C级患者)肠道菌群紊乱越明显 [1,2] 。菌群紊乱的原因可能是:(1)营养不良,抵抗力低下,肠黏膜分泌减少,分泌型IgA产生不足;(2)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3)暴发型肝炎时过多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4)胃肠道瘀血、肠腔内胆盐缺乏等都有利于有害菌生长。

    2 内毒素损伤肝脏的机制

    2.1 引起肝微循环障碍 肝脏有出血、坏死,肝窦内可见微循环和红细胞淤积。引起微循环障碍的机制是:(1)LPS激发了Shwartzman反应;(2)LPS损伤了肝窦内皮细胞及肝内微血管,并激活了内凝系统;(3)LPS通过刺激枯否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白三烯(LTS)及前凝血质等,进一步损伤肝窦内皮细胞及微血栓形成 [4~7] 。

    2.2 细胞的毒性作用 曾有肝细胞培养实验中发现LPS可引起肝细胞形态及功能的改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31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