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 2005年第4期
编号:10627722
医用牛心包片的基础研制及在心血管外科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2005年第4期
1牛心包的组成成分及结构特性,2医用牛心包的研制,3牛心包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4牛心包在后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5大血管疾病,6结语,参考文献
     在20世纪40~50年代,随着心血管外科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现代体外循环技术的诞生及心脏直视手术的开展,各种材料的心血管代用品也应运而生。它包括金属材料、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三大类,而金属材料及无机材料由于柔韧性和组织相容性差,容易导致手术后感染、血栓形成、出血等并发症而在临床上应用逐渐减少。而作为有机材料的生物组织与前两者相比,具有血流动力学性能较好、栓塞的危险性较小、极少产生溶血性贫血、不用抗凝治疗、取材方便、成本低廉等优点,从而使生物材料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开展。但生物材料的主要缺点是耐久性较差,容易发生组织退变、钙化等问题。为此,许多实验室及学者从事了大量研究,以试图克服这些缺陷,一些学者曾试用过各种不同的生物组织,如:阔筋膜、腹直肌鞘、心包、腹膜、猪主动脉、牛心包、硬脑膜等。用了各种不同的处理及保存方法,如:羟丙酸β内酯、γ射线照射、干燥冷冻法、冰冻法、甲醛溶液、乙烯氧化物、高浓度抗生素等。但由于这些新鲜生物组织或用上述方法处理保存的生物材料失效率极高,均不能被临床医师所接受,因而,生物组织的临床应用一度处于停滞状态。直到1968年,法国的Carpentier [1] 等提出使用戊二醛处理和保存生物组织后,生物材料的耐久性大大提高,因而重新被临床广泛应用。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公认的比较好的生物材料为经戊二醛复合鞣制的牛心包片,它作为一种天然的生物材料,经复合鞣制后植入体内,由于其组织强度大,生物相容性好,寿命长,易于塑形及缝合,且来源广泛,逐渐成为一种具有相当发展潜力的生物材料。

     1 牛心包的组成成分及结构特性

    牛心包的厚度约0.1~0.8mm,随位置的不同而变化。不同种牛的心包组成及结构基本相同,主要成分为胶原弹性朊、氨基葡聚糖、蛋白聚糖、糖蛋白等构成的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多种结缔组织成分组成,其中,含量最多的是胶原,约占干组织重量的74%。结构上牛心包切面可分为浆膜层、纤维层和外结缔组织层,纤维层约占整个心包厚度的74.8%,浆膜层约占0.2%,外结缔组织层约占25%。纤维层以波纹状为主的胶原纤维和细而长的弹性元纤维为基本骨架,胶原纤维束沿心包表面的水平面并排成层,可粗分为20层以上,每层约25~100μm不等,层与层之间按30°或90°的角度交叉叠置,每层中胶原纤维束的排列方向大体一致,胶原束分支将上下两层连接在一起,弹性纤维分布于胶原纤维之间并相互交织;接近浆膜层的胶原纤维束逐渐变细小,层与层之间连接紧密,难以分离,称之为心包的光滑面;接近外结缔组织的胶原纤维束逐渐加粗,层与层之间的连接稀少,易于分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78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