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财经.知本
编号:11289010
青蒿素原料远种非洲——我国青蒿素优势受到威胁
http://www.100md.com 2005年6月21日 《中国医药报》 2005.06.21
青蒿素原料远种非洲——我国青蒿素优势受到威胁

     今年6月初,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坦桑尼亚召开国际青蒿素大会,第一次召集了涉及青蒿素产业链的各层次代表商讨对策。会议呼吁占全球青蒿素产量90%的中国扩大青蒿种植面积,上马加工企业,降低青蒿素价格,以满足国际市场特别是疟疾肆虐的非洲地区对此类药品的需求。WHO预测,未来5~10年内青蒿素类产品将在世界市场形成15亿美元的销售额。这一消息的发布,让早已看好青蒿素潜力市场的企业对未来更有信心。然而,从去年5月期待至今,中国企业在出口方面仍没有突破性进展,面对巨额订单的诱惑,还不具备“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供应能力。

    ■原料供应掣肘跨国公司

    随着传统抗疟疾奎宁类药物逐渐失效,几乎所有的捐助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世界银行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现在都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在现阶段,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最有效的药物,改用青蒿素已经势在必行。WHO从去年开始全力推广基于青蒿素类抗疟药物的疟疾治疗方案,2004年7月底,世界卫生组织就表示:2005年将在重庆酉阳采购1亿人份的青蒿原料;过去不赞成采用青蒿素的美国、英国等国以及世界银行近来也都转变态度,表示欢迎这种药;全球防治艾滋病、肺结核及疟疾基金会同意并补助11个国家购买青蒿素制剂,同时指示其他34个国家停止再申请奎宁等传统药物,改用青蒿素。2004年10月,仅次于联合国维和组织和世界粮农组织的第三大全球采购机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派出了前所未有的阵容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访问,以青蒿素为主要原料的抗疟药物是该次考察和采购的重中之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采购司主任艾伦·科特曾透露,希望未来他们需要的价值达数亿美元的所有此类药物都由中国来提供。

    据了解,诺华公司生产的复方蒿甲醚位居WHO采购目录的榜首,其原料主要靠占有国内80%以上青蒿资源的华立集团提供,但就在青蒿素类药品急需扩大生产规模的时候,华立却减少了对采购商诺华的原料供应。当时有业内人士透露,华立之所以采取减少供应的手段,青蒿素原料的价格猛涨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华立在青蒿素知识产权方面有新的突破。对此,华立方面有关人士的解释是,当时诺华、WHO以及华立均没有预计到市场需求会急剧扩大,因而造成原料供应不足。不久之后,诺华公司与华立控股签订谅解备忘录,华立控股承诺2004年11月17日至2005年8月31日期间向诺华制药供应6000千克青蒿素原料药。制剂与原料的相互制约使诺华与华立的关系变得十分微妙,虽然控制青蒿素产业源头的华立集团分享的主要利益局限于青蒿素原料的供应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45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