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胃肠外科 > 小肠、结肠疾病 > 阑尾炎 > 慢性阑尾炎
编号:10784352
阑尾炎:花500块钱才能确诊? 这样的博士防着点儿
http://www.100md.com 2005年6月22日 《北京现代商报》 2005.06.22
     前不久朋友刚刚成立房地产公司,整天加班加点,工作到深夜。

    一天, 打电话给我:“糟了,可能是阑尾炎犯了,右下腹疼。”

    没得说,赶紧上医院。

    某大医院医务处主任是我多年老友,去他那儿吧。

    “这位是我们普外科副主任杨博士。”医务处主任介绍说。

    朋友毕恭毕敬握了手。上了检查床,露出肚子等着检查。

    杨博士问了问病情,用手直接在朋友的右下腹、阑尾附近的部位按了下去。

    “唉唉!有点痛!”朋友叫了起来。

    “起来吧,你这样儿,可能是阑尾炎,要想确诊,得做个B超,或做一个下消化道造影。”
, http://www.100md.com
    站在一旁的我,脸一下子耷拉下来,眼睛向下看,连“谢谢”都不想说。

    医务处主任看出我不高兴。忙着说:“行了,杨博士,您还有手术,忙去吧!”

    杨博士走了,我开始冲着医务处主任发脾气。

    “这个大夫哪个学校毕业的?”

    “巧了,和我一个学校。”

    “毕业了吗?是肄业吧。”

    “瞧你说的,哪儿能呢?”

    “那你们学校就培养你们这样的大夫?”

    “别把我也带上,我知道你看他查腹部不规范。我再给他查查还不行?”
, 百拇医药
    于是身为骨科大夫的医务处主任,让我朋友再一次上了检查床,用非常正规的腹部触诊法,按着顺序,左下腹、左中腹、左上腹、中下腹、中腹、中上腹、右下腹、右中腹、右上腹,仔仔细细检查了一遍。

    “那你看要不要做腹部B超、消化道造影?”我还是瞪着眼睛说。

    “别了,我看诊断挺明确,就是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哪儿需要做什么B超,造影更是瞎扯。老这么发作也不是事儿,要么把手术做了,要么消消炎,休息休息,等工作不忙了再来做。”医务处主任说着,笑嘻嘻地转向我,“邢大夫,您满意了吧?”

    我忍不住露出了笑容。“骨科大夫普外科基础还不错,别假惺惺‘您您’的,我知道自己是您的学生。”

    临别时,医务处主任嘱咐我,“你可别把我们医院的名字登在报上,也别把我们学校的名字登上,谢谢您了。”

, 百拇医药     朋友在一旁笑了。

    是的,我们即使登出来也是对事不对人,只希望医生在工作上负责一些,老百姓多长点知识,尽量能给自己一些保护。

    回去的路上朋友说我,“你怎么那么不客气,还说人家没毕业。”

    “这句是跟老师学的。”

    记得在一家大医院实习的时候,消化内科的大专家戴希珍教授查房。看见年轻大夫检查病人不规范,自己管的病人化验数值、B超、胃镜检查结果没记住,就会劈头盖脸地“批”一顿。第一句话就是问你哪个学校毕业的。经过她几次严格的“修理”,年轻大夫没有一个不敬畏的。虽然当时挨了批,脸面没地方放,甚至女大夫会当场哭出来,但是恐怕日后都要感谢戴教授的话让他们受用一生。

    如今医学发展日新月异,先进的检查治疗手段层出不穷,但是误诊率并没有大幅下降,甚至有报道称我国目前的误诊率仍然高达30%。很多问题根本就出在基础医疗水平的下降上。像刚才的那位杨博士,犯的就是“哪痛查哪儿”的大忌,而且一上来就要做这个超声,那个造影,真是让内行人跌破眼镜,贻笑大方。

    我们的恩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校长的吕兆丰老师曾经说过,“大夫一伸出手给病人做检查,我就知道是不是北医毕业的。”他的意思我们理解,就是再三要求我们在工作中一点一滴都要规范再规范,以杜绝不按部就班、跳跃性的思维有可能给病人带来的伤害。

    真希望多一些戴教授和吕老师这样的前辈,培养出一批批真正合格的好医生。像杨博士这样的“博士”防着点儿。, 百拇医药(邢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