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29666
供应链整体绩效驱动及其平衡分析(二)
http://www.100md.com 2005年6月24日 中国物流网
供应链整体绩效驱动及其平衡分析(二)
供应链整体绩效驱动及其平衡分析(二)
供应链整体绩效驱动及其平衡分析(二)
供应链整体绩效驱动及其平衡分析(二)

     2、合作会员:历史上供应链内部的关系被视为“arm-length”或“敌对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用户有许多供应商可以选择,供应商也有许多用户。任何特定的供应链关系都被视为临时的而不是永久的关系,注重短期的个体的利益而忽视了战略利益。供应链的长期方面也未予以考虑。交易双方即使在同意交易或交换的商品价格协商上也会有抵触的目标。合作会员关系的长期稳定在降低价格、JIT供货、库存管理绩效上作出巨大贡献率。传统的交易对象之间的关系视为“零和博弈”。一个“零和博弈”是一方收益的与另一方损失的相当,两方面所得相加为零。供应链管理必须将这种零和的博弈转变为所有部分之间“双赢”的战略,从而使整个供应链获利更大并且处于供应链核心的游戏者之间的利润分配更均匀。

    3、组织结构:供应链在组织结构上有4中分类(R Ernst,1999),从Ernst的结构模型中将供应链流程分为供应(S)、制造(M)、分销(D)三个步骤,按照产品的模块化水平和流程的延迟原则分为图3的4种类:

    由图中可见,刚性型(Rigid)是典型的纵向集成的供应链,目标是大量产品库存基础上的规模经济。而另一个极端就是柔性型的结构,通过大量的外包、外协运作制造差别化组件,同时装配完工产品,满足纷繁的客户需求。而模块化类型的结构则有大量的组件/部件的供应商,最终分销少量完工产品,这是最典型的供应链结构;而延迟的结构供应链经营客户化完工产品满足客户需求追求范围经济。可以理解四种不同的供应链结构在产品和流程上差异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8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