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九日:艾滋病防治中的伦理问题
6月19日(周日)《艾滋病防治中的伦理问题》,嘉宾:刘英--北京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副秘书长。
6月19日(周日)《艾滋病防治中的伦理问题》嘉宾:刘英--北京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副秘书长。
主持人:网友朋友们,大家晚上好,今天来到我们直播室的嘉宾是中国社科院助理研究员侯红蕊老师,今天我们跟侯老师和各位网友共同探讨的问题是艾滋病防治中的伦理问
题,回答网友之前,还是请侯老师给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在艾滋病防治中涉及到的伦理问题有哪些?
侯红蕊:我是从99年开始涉及到艾滋病的研究工作的,我是民族学研究所,我一直在少数民族地区做有关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和一些社会问题方面的研究,在99年开始,做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时候,就碰到过一些相关的问题,少数民族的一些社区习俗被商品化或者是性化,被包装成一种商品被一些游客消费,我们都知道,少数民族有一些本身的特点,比如说在中国,地处比较偏远的地方,过去交通不方便,受的教育程度也比较低,现在由于旅游业的发展,修了路,外面大批的人进来了,少数民族的脆弱性就带来了,他们在很多方面的先天的弱势,造成他们对一些传染性疾病的不了解,也不会预防,一旦出现,我们知道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一旦出现艾滋病,特别是前期,主要是性病的传播,不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就很容易在一些高危人群里产生性病的传播和艾滋病传播的问题。与此相关的,艾滋病的传播与吸毒和毒品注射有很密切的关系,我们也知道,中国出现毒品的社会问题以来,西南一直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贩毒的通道,少数民族在这中间也受到了很大的危害。所以我们在研究的时候,碰到这样的问题,那么我们后来就在研究中间关注一些这样的问题,那么产生一些什么样的社会后果,这个就跟艾滋病有很密切的关系了。这个人得了病,我们要不要把他得的这个病,告诉其他人,这样的一个问题,这个就涉及到一个伦理的问题了,我们都知道,艾滋病当目前为止,是不能治疗的一种疾病,而且一旦发病是100%死亡的,很多人听起来,就说艾滋病是我们本世纪的黑死病,黑死病是非常可怕的,艾滋病也被打上了这样的标签,就是无可救药的恶性的传染病。很多人认为他们是社会上的垃圾,认为他们活该,实际上,就觉得不值得为他们付出什么,不应该去帮助他们,去救助他们,但是实际上,我们如果从社会结构的角度讲,比如说边远地区的一些,边境线上生活的一些人,是少数民族也好,汉族也好,实际上都一样的,因为地理的原因,同时由于贫困,我们知道,因为贫困,本身不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在一定社会条件下,采取了比较特殊的谋生手段,或者是从事一些比较特殊的一些行业,从而把自己暴露在艾滋病传播的危险下。其实很多人是很无辜的,在那种处境下,其实他可以去选择去避免从事那种行业的可能性并不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2100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