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小河:关于中药资源的基本形势、科学保护
1我国中药资源的基本形势和发展趋势,2全国中药资源再普查的意义与重点,3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医疗价值与保护生物学意义,4中药资源学科在中药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5结语
中药资源是中医防治疾病的主要物质基础。但是,不断扩张的中药开发与应用给中药资源保护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也为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蒙上一层阴影。近年来,中药资源再调查与濒危药用动植物资源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政府有关部门也予以高度重视,并已着手开展前期论证工作。笔者就我国中药资源的基本形势以及科学利用、保护与再调查的意义和策略,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1 我国中药资源的基本形势和发展趋势
建国以来,我国于20世纪60,70,80年代先后进行3次大规模中药资源普查。最近也是规模最大的中药资源普查始于1983年,结果显示,我国药用动植物有12 610种,其中药用植物11 020种,药用动物1 590种;列入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161种,列入国家保护的野生植物168种。如今20年又过去了,我国中药资源基本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何?品种数是增加还是减少了?珍稀药用动植物的濒危程度是缓解了还是加剧了?
笔者认为,影响中药资源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开发利用程度,物种繁殖能力,栖息地变化等。对于野生药用动植物,一方面由于中药产业化急剧发展,野生资源遭受了掠夺式采挖和捕猎,资源贮量进一步缩减;但与此同时,近年来由于我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不断加强,物种栖息地不断改善,野生资源的天然更新能力也明显提高。因此,自上次大普查以来,我国中药资源无论是种类还是蕴藏量,有增也有减,但总体来讲是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概言之:“环境改善,资源恢复,濒危物种有增有减“。这是因为:①国家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程大大改善药用动植物的栖息地,有力地促进了野生资源的天然更新。 20世纪50~80年代,我国广大农牧地区采取刀耕火种、毁林开荒、围海造田、过度放牧等落后生产生活方式,使植被和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的破坏,一些药用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也遭到空前的破坏。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药资源的野生品种和蕴藏量已跌至最低谷。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和人民对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日益重视,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政策,不仅大大促进了我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而且为中药资源的新生、恢复与保护提供了历史契机,营造了天然蕴床。随着森林、草地植被和动植物栖息地的恢复,中药资源也因此得到空前的恢复。如原来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的长江中上游流域,现在又重现“秀美山川”;过度放牧、草场退化、荒漠化加剧的华北、西北部分草原又逐渐洋溢着绿色生机,甘草、麻黄等中药资源恢复较快。②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直接或间接为中药资源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49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