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29587
祖炬雄等:试论中药材的传统采制与生产现代化
http://www.100md.com 2005年7月2日 《现代中医药》
     中医中药是我国的国粹,中药材是中药饮片、中成药质量优劣的基础,也是中医临床上能否发挥应有疗效的关键。明代《本草蒙筌》记载:“知母软白有力,枯黑黯无功“,贝母“黄白色轻松者为良,油黑重硬者勿用“,可见药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药材的疗效。

    中药材传统采制技术由我国历代本草、医方书籍所记述或由师徒间世代相传着,早期文献称之为“采造”、“采治”、“采药”、“收集”、“采取”等。我们在本文中则用“采制”一词为中药材生产,包括采集、收集加工、干燥、包装等技术的统称。中药采制作为中国独特的一门传统制药技术,是指在中医药基础理论指导下,对天然的动、植、矿物通过采收、加工、干燥、包装等几大工序制成一定规格的商品药材,达到外形完整、色泽好、气香味浓、药材有效成分损失少、含水量适度的要求,以适应中药饮片炮制、成药制剂和中医用药品质优良的需要。

    1.历史沿革

    1.1药出州土
, 百拇医药
    梁代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法》中论及药材生长区域和生长期限对药材质量的关系就已指出:诸药所生,皆有境界……多出近道,气力性理,不及本邦,今诸药采造之法,既并用见成,非能自拙。根据《千金翼方》记载,唐代当时规定了全国133州所产的519种道地药材可人药配方。“其余州土皆有,不堪进御“。宋代《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剂药方?指南总论》明确指出中药采制应“甄别新陈,辨明州土“。明代《本草蒙筌》记载:“凡诸草木、昆虫,各有相宜地产。一方土地出一方药也。“地黄“江浙种者受南方阳气,质虽光润力微,怀庆产者禀北方纯阳,皮有疙瘩而力大“。清代徐大椿《医学源流论?药性变迁论》云:“当时初用始,必有所产之地,此乃本生之土,故气厚而力全。“这些经验成为后世遵循以“道地药材”指导辨别优质药材可靠依据。

    现代研究表明,中药不同产地的药材质量与其所含药效物质有密切的关系,传统用“道地药材”理论来控制中药材质量是有科学依据的。

    如中药菊花,安徽产毫菊、滁菊、贡菊均可供药用[引,由于产地差异大,气候因素,栽培方法有所不同,其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不同,检测结果表明:菊花总黄酮含量亳菊为3.56%,贡菊为 5.23%,滁菊为4.53%,贡菊>滁菊>毫菊。
, 百拇医药
    1.2采造时节

    陶弘景谓:“本草(采药)时月……其根物多以二月、八月采者,谓春初津泣始萌,未冲枝叶,势力淳浓故也。毛秋则枝叶就枯,又归流于下。今即事验之,春宁宜早,秋宁宜晚,其华、实、茎、叶及各随其熟耳。“为严格控制用药标准,其《千金翼方》共记载了238种中药的采集时间和干燥方法(阴干、暴干、火干、日干等)。《本草蒙筌》谓“茎叶花实,四季随宜。采未老枝茎,汁疏溢;摘将开花蕊,气尚包藏。实收已熟,味纯;叶采新生,力倍。“此等说明不同采收期药材与其药效的关系。中药材不同采收时节期限,对其内含药效物质有一定影响,这是以“采造时节(采收季节)”理论来控制中药品质又一经验。如中药大青叶[十字花科菘蓝(1satisindigot?ica Fort)的基生叶]中的靛玉红含量随采收期不同而变化,以9月份含量最高,可达0.86%,7月份次之,为0.56%,10月份为0.30%;同一季节,与第几刀收割有关,如10?11月中,第一刀含量达0. 30%以上,第二刀为0.14%左右,第三刀为0. 065%以下。靛玉红的含量与药材色泽有关,以色泽紫或灰紫含量高,绿色至灰绿色含量低,故色泽可供鉴定药材质量时参考。
, http://www.100md.com
    中药的采收期限与其所含药效成分是相关的,亦是传统用“采造时节”来控制药材质量为一道理所在。

    1.3加工

    中药材采收后,除少数可以鲜用外,绝大多数均需进行产地加工,促使其干燥,符合商品规格,保证药材质量,便于包装储运。唐代孙思邈著《千金翼方》中说:“夫药采收,不知时节,不明阴干暴干,虽有药名,终无药实……”。这就说明了药材采收后加工的重要性。

    由于中药品种繁多,来源不明,其形、色、气、味、质地及含有的物质不完全相同,因而在产地进行加工的要求也不一样。一般说来都应达到体形完整,含水分适度、色泽好、香气散失少、不变味、药效成分破坏少的要求,才能确保使用药质量。

    不同的干燥方法对中药材中所含的药效成分、颜色、气味等影响是很大的,干燥的方法通常有晒干、烘干、阴干等。研究表明:日光和温度是影响中药材中所含有效成分的两大因素。如薄荷,在日光下曝晒4小时,其挥发油含量为0.54%,而阴干品为O.8%,可见晒干较阴干对挥发油的含量的损失较大。一般地,含挥发油类成分的中药如广藿香、荆芥等,经久曝晒,可使药效成分挥散而失去药用价值。含脂肪油、粘液质及糖类成分的中药材如当归、独活、苍术、白术、杏仁、柏子仁、党参、枸杞子等经曝晒可随温度升高变软,油脂外溢而出现“走油”或氧化分解而酸败变质。
, http://www.100md.com
    1.4中药贮藏

    唐代孙思邈认为“合药所须,极当预贮”,指出“凡药,皆不欲数数暴晒,多见风日,气力即薄歇,宜熟知之。诸药未即用者,候天大晴时,于烈日中暴之,令大干,以新瓦器贮之。勿令中风湿之气,虽经年亦如新也。”

    明代《本草蒙荃》谓:“丹药藏贮,宜常提防。倘阴干、暴干、烘干未尽去湿,则蛀蚀、霉垢、朽栏,不免为殃”。书中还记载了许多药材特殊的药物对抗贮藏方法,如“人参须和细辛,牡丹皮与泽泻同贮”,此等说明中药储藏的目的、容器和条件及储藏、干燥与其药效的关系。

    中药贮藏应有一定期限,贮藏过久可使药效成分影响下降。研究表明:中药苦杏仁中含有苦杏仁甙,贮藏一年后,其所含苦杏仁甙量从4.95%下降为3.6%,其炮制品原为4.18%,下降为3. 26%。这是因为多数中药材往往在贮存过程中,随着贮存时间的日增,加之某些外界条件的影响,致引起酶解、霉败、日蛀、变色、挥发油的散失等现象,其有效成份的量和质可随之而发生变化,或因此而完全失效。
, http://www.100md.com
    以上说明,中药材生产的自然条件、中药材的采收加工等都会直接影响药材质量。中药材采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中药材的质量。要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必须择优产地、科学种植、适时采收、合理加工、科学贮藏,必须遵循传统的生产法则,有效地控制中药材的质量。

    2.中药材现代化生产

    中药材生产工艺现代化的前提是实现中药材采制技术的现代化,笔者认为,要实现中药材采制生产现代化,首先必须从当前中药传统生产整体实况出发,在继承传统中药采制技术特色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中药材采制的历史和改进原有的传统工艺技术,发展现代化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研究制订全国性采制规范,阐明中药采制的基本原理,以便更好地掌握药性和临床处方用药的正确性,提高中药的治疗效果,发展中药采制新理论。

    2.1中药材质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 百拇医药
    加强中药材采制生产工艺的整理与研究,着重阐明适宜的生长地域(道地药材)、采收时期,加工方法,储藏养护条件与期限、包装标准等,制定一部全国性,法定性的《中药材采制规范》(GAP),生产基地应按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原则选定,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并应重视“地道药材”的地理学和“原产地”概念。在道地产区建立绿色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规范中药材的种植养植、采收、加工、包装、储藏,达到大宗中药材品种集中化生产和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为中药饮片、成药制剂提供优质高效稳定的原料药,保证中医临床的疗效。

    2.2选择优良品种,发展“道地药材”。

    中医用药,喜用“道地药材”,其目的是使用名优正品药材,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高效,这是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的一种表现。“道地药材”之所以能够形成,优良品种遗传基因为其内在的因素,而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和优良的栽培技术是其重要的内在因素,二者缺一不可。道地药材长期以来在中国已深入人心,在国际市场上驰名世界。“道地药材”如能满足市场供应,则伪劣混乱品种,自然相形见绌,有利于淘汰伪劣混乱品种。
, 百拇医药
    2.3狠抓生产加工环节,加强源头管理。

    以药材生产过程控制和产地环境监管为重点,全面实施“无公害药材生产行动计划”,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设备,确保中药材生产过程中严格质量标准,规范药材生产行为,全面实施药材安全监测制度。依法全面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加快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提高中药材种植养植的管理水平,对中药材生产企业的组织结构、技术力量、厂房设施、机械装备、生产工艺、包装材料、仓库材料、仓库养护、质量检验及管理制度等实施全面验证和监管。企业应积极创造条件,首先创建以人为本的用人环境,采取倾斜政策,提高技术员工待遇,吸引专门人才和管理人才,使职工技术水平与工资福利挂钩,同时着力改造现有装备,加快半机械化向全自动化迈进的进程,改善劳动强度和仓贮条件,使古老的加工模式逐步向工业现代化迈进,促使企业尽快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运行轨道,并逐步实行“中药现代化"工程。

    2.4推广现代流通方式,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

    积极推进药材流通体制改革,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化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营销方式,有利于促进道地药材产业化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营销方式,有利于促进道地药材的生产和加工,有利于面向国内与国际的大市场、大流通,为中药走出国门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中药材采制是我国传统医学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制备商品中药材独特的一门传统技术,大力发展中药材生产,对传统中药材生产技术进行改造,做到继承与提高相结合,整理与开发相结合,传统经验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以传统采制技术、经验和中医用药特点为基础,运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新成就进行研究,发展中药材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使中药的科学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个新的飞跃,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