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临床放射学杂志》 > 2000年第8期
编号:10685276
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0年第8期
王冬青 倪才方 丁乙 陈剑华 严建春 王冬青(215006 苏州医 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影像中心);(现在镇江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科);倪才方(215006 苏州医 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影像中心);丁乙(215006 苏州医 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影像中心);陈剑华(215006 苏州医 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影像中心)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0 0 19 8
关键词:髋臼骨折;螺旋CT;三维重建 期刊 lcfsxzz 0 骨骼肌肉放射学 fur -->

【摘要】 目的 探讨螺旋CT(S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髋臼骨折中的临床价值。 材料与方法 分析16例髋臼骨折的轴位、多平面CT及三维CT表现。 结果 表面重建(SSD)对14例超过2mm的移位骨折均很好显示,但对于2mm以下移位显示较差,多平面重建(MPR)良好显示髋臼负重区的损伤及稳定性。 结论 SCT三维重建和MPR对复杂的髋臼骨折的术前分类、指示手术入路及估计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The Applicable Value of3D and 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with Spiral CT in Acetabular Fractures

WANG Dongqing, NI Caifang, DING Yi
(Imaging Center, No.1 Affiliated Hospital, Suzhou Medical College, Suzhou, JiangsuProvince 215006,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the clinical applicatio n of 3D (SSD) and 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MPR) with spiral CTfor acetabular fractures. Materials and Methods CT findings on axial,multi planar and 3D images in 16 cases with acetabular fractures were analyzed. Results SSDimage well demonstrated fractures dis placed over 2mm in 14 cases, but was not satisfiedin showing fractures displace d less than 2mm. MPR well revealed the injury ofweight-bearing area and the st ability of acetabular joints. Conclusion SpiralCT 3D and multiplanar reconstru ctio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eoperativeclassification of the complex a cetabular fractures, and are useful for the selection ofsurgical approaches and for the evaluation of prognosis.
【Key words】 Acetabular fracture Spiral CT3D reconstruction

髋臼骨折属严重的关节内骨折,由于解剖结构复杂、创伤程度重、治疗难度大,因此,正确术前诊断和分类尤为重要[1] 。我院对15例髋臼骨折患者行螺旋CT(SCT)三维重建,分析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997年10月~1998年10月我院对15例患者共16个髋臼骨折行SCT检查,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32~68岁,平均48.6岁。交通事故伤13例,高空坠落伤2例,所有患者CT检查前均摄骨盆前后位片。
使用Siemens Plus 4 CT扫描机。患者仰卧位,根据前后位片,以髋臼为中心制定扫描范围,层厚3mm,间隔3mm。三维重建采用表面阴影显示(SSD)和多平面重建(MPR)。SSD观察前、后、左、右、上、下6个标准位置,再根据骨折移位情况行30°、45°、60°或其他角度旋转,以最佳暴露骨折情况为目的,必要时利用消隐技术去除股骨头,观察髋臼关节面。MPR观察冠状、矢状及斜位,摄取软组织窗和骨窗。

2 结果

2.1 骨折的类型及轴位CT表现
髋臼骨折的分类方法较多,本文按Letournel分类描述 [2] ,该方法将髋臼骨折分为简单骨折和复合骨折两类,前者指骨折仅累及1个骨柱的部分或全部,后者为2个以上的简单骨折。本组简单骨折7例,包括前壁骨折、前柱骨折、横型骨折各1例,后壁骨折、后柱骨折各2例;复合型骨折9例,其中双柱骨折4例,后柱合并后壁2例,横型骨折合并双柱骨折2例,后柱骨折合并横型骨折1例。
2.2 髋臼骨折的SSD和MPR图像分析
本组15例共16个髋臼骨折,其中14例移位超过2mm,SS D均很好显示骨折的移位程度及脱位情况(图1、2),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手术入路根据SSD来确定。1例显示移位为2mm,SSD显示较差(图3);1例轴位CT显示无移位骨折,表现为正常轮廓线,这2例行手法复位固定。MPR清晰显示各种骨折,包括无移位骨折、关节内骨折及相应软组织损伤(图4),对髋臼顶及股骨头上段显示更佳。SSD和MPR均未改变轴位CT分类结果。

3 讨论

髋臼骨折的治疗目的是完成骨折的整复、恢复髋臼完整关节面,尽最大可能减少创伤性髋关 节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为达到此目的,需经过周密的影像学检查,才能做出准确的解剖学诊断,制定最佳手术方案。

图1 左髋臼骨折SSD像,清晰显示骨折的类型和程度

图2 同图1病例。利用消隐技术去除股骨头,进一步了解髋臼内面的损坏情况

图3移位为2mm 的骨折,SSD像显示欠满意

图4 MPR良好显示股骨头上段及髋臼顶负重区的破坏和脱位情况

传统X线平片需多个体位投照,包括髋关节前后位、闭孔斜位和髂翼位,但由于解剖结构复杂,股骨头、颈,肠气等的干扰,对于髋臼顶和后柱骨折观察欠满意,再加上骨折患者损伤较重及可能造成的人为损伤都妨碍了特殊体位片的应用,因此多数学者认为如有条件应在术前常规行CT检查[3] 。CT检查克服了以上缺陷,轴位CT对髋臼非切线位骨折均很好显示,不仅可显示骨折线的方向、数目,骨折片的数目、位置和旋转情况及股骨头脱位方向和程度,还可发现平片不能显示的关节腔内骨折、骶骨骨折、股骨头皮质凹陷骨折及相应的软组织损伤,但由于为横断面图像,要从立体上把握复杂的骨折全貌难度较大[4]
三维重建技术可获得更具体、更逼真的髋臼立体图像[5,6] ,SSD由于立体感好及任意角度旋转的特性,不仅可更好地解释轴位CT显示的骨折类型,显示复杂的骨折线,证实闭孔斜位及髂翼位等斜位片的病理解剖,更好地了解方形区及髋臼壁;利用消隐技术还可去除股骨头观察髋臼内面结构,而且通过以上显示,对采取哪一种手术入路及合适内固定均有很好的临床指导意义。另外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和快速生成塑胶模型设计手术方案,有利于减少创伤,缩短手术时间。SSD也有其不足之处:(1)对无移位骨折或移位<2mm骨折不能很好显示,1mm及以下层厚扫描可望改善,但由于轴位CT和MPR可弥补,且该型骨折多无需手术治疗,为减少放射剂量,应用较少。 (2)CT阈值的选择影响图像的质量,根据正常骨组织对X线吸收量,多数学者推荐150HU,阈值过高会出现许多稀疏的小孔影,而对骨质疏松患者CT阈值要更低一些。 (3)手术后由于金属内固定物遮蔽兴趣区域,无法观察比较手术效果。当兴趣区位于股骨头上段、关节间隙上部或髋臼顶等负重区时,由于与轴位平面相切,横断面CT显示有一定限度,MPR矢状、冠状及斜面重建为很好补充,MPR提供关节表面信息更全面,更好地显示骨折的来源、旋转情况,通过臼顶界面显示臼顶及负重区破坏情况及脱位程度,更好评价臼顶的稳定性,对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MPR还可用于手术效果评价,对术后负重区残余骨片和臼顶结构、复位情况均很好显示[5,6]
由于三维重建(SSD、MPR)不增加放射剂量,不增加搬动患者次数,能评价所有斜位片病理解剖,正确指导骨折分类和手术治疗,是对轴位CT的重要和有益的补充,具有很大优越性及应用前景。

作者单位:严建春(215006 苏州医 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影像中心)

参考文献
1,Olson SA, Pollak AN. Assessment of pelvic ring stability afterinjury. Clin Orthop, 1996, 329:15
2,Letournel E. Acetabular fracture: Class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Clin Orthop, 1980,151:81
3,Hunter JC, Brandser EA, Tran KA. Pelvic and acetabular trauma. Ra diol Clin NorthAm, 1997, 35:559
4,Gautsch TL, Johnson EE, Seeger LL. True three-dimensional stereo graphic display of3D reconstructed CT scans of the pelvis and acetabular. Clin Orthop, 1994, 305:138
5,Willian E, Conway MD, Willian G,et al. CT and MR imaging of the h ip. Radiology,1996, 198:297
6,Haveri M, Junila J, Suramo I,et al. Multiplaner and 3D CT of acet abular fracture.Acta Radiol, 1998, 38:257

(收稿: 1999-07-12 )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