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粒酶与恶性肿瘤
关键词:
综述与讲座
综述与讲座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由重复排列的六核苷酸5′-TTAGGG-3′组成,对维持染色体的稳定及染色体的完全复制有重要作用,其功能有三[1] :①保护末端免于降解;②防止染色体断裂及互相融合,维持结构的稳定性;③在端粒酶的作用下复制。其正常的人体细胞,端粒随细胞分裂而进行性缩短,当缩短到一定程度,细胞停止分裂,随之衰老、死亡。与正常细胞相反,恶性肿瘤细胞随着分裂,其端粒长度稳定不变,或不表现出净缩短,从而使肿瘤细胞具有永生化性,这是由于端粒酶的激活所致。1989年Morin[2] 首次在人的癌细胞系中发现了端粒酶。端粒酶是一种特异性逆转录酶,以端粒末端含有的鸟嘌呤单链为特异识别位点,并以自身RNA为模板,在复制期(S)的线性染色体末端添加TTAGGG重复片段,以弥补染色体由于细胞分裂出现的末端进行性缩短,保持端粒的长度不变,使细胞获得无限增殖能力,导致细胞的永生化和肿瘤的发生。
1 端粒酶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端粒酶的激活是恶性肿瘤发生学上的一个共同途径,而端粒酶则是各种恶性肿瘤细胞的一个共同的分子标志物[3] 。在端粒酶活性没有表达的体细胞,随细胞分裂端粒持续缩短,当达到一个关键长度时,经信号传导使细胞分裂停止,细胞进入死亡Ⅰ期(mortalitystage 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58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