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666824
砷剂(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http://www.100md.com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0年第4期
王质彬 陈艳荣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0 0 14 4
关键词: 期刊 zryhyyxb 0 221-224 综述 fur -->

文章编号:1001-0025-(2000)04-0221-04

砷剂的代表性药物三氧化二砷(As2 O3 )是众所周知的传统中药毒药“砒霜”的主要成分,随着医学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它在攻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过程中,显示出卓越的疗效。As2 O3 治疗APL主要机理是,小剂量、低浓度有诱导细胞分化的作用;大剂量、高浓度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As2 O3 是继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之后治疗APL更有效的药物[1,2]

1 As2 O3 治疗APL的适应证及优点
1.1 适应证
As2 O3 治疗APL的适应证[3,4] :①初治的APL,特别是t(15;17)易位,PML-维甲酸受体α(promyelocytic leukemia gene product-retinoic acid receptor α,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者;②ATRA或联合化疗治疗无效的难治性或复发的APL;③不能耐受或不宜用ATRA或联合化疗的APL;④APL完全缓解后,需巩固维持化疗者;⑤伴有早幼粒细胞增多的其它类型白血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急非淋变的M2 b型或M4 亚型或CML;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的高危组阶段。后2点(⑤、⑥)有待临床继续观察和总结。
1.2 As2 O3 治疗APL的优点
As2 O3 治疗APL的优点[5] 为:①尚未发现严重的骨髓抑制及明显的对心、肝、肾、肺等脏器损害;②因As2 O3 不能透过“血脑屏障”,所以应用本药不能阻止脑膜细胞白血病的发生,但多数病例的脑脊液中APL细胞浸润较轻,通过鞘内给药(如氨甲喋呤、阿糖胞苷、地塞米松)可以控制;③几乎所有APL病例经As2 O3 治疗后,皆可避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④完全缓解率、长期存活率均高,复发率低,不良反应轻;⑤与ATRA和其他化疗药物无交叉耐药。

2 As2 O3 的禁忌证和毒副作用
2.1 禁忌证
As2 O3 治疗APL的禁忌证[6] :①APL伴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尤其是严重的肝脏损害者;②使用砷剂巩固治疗过程中APL复发者;③妊娠或孕妇患APL者;④有明显砷中毒表现者;⑤使用砷剂治疗,已达到或接近中毒剂量(60 mg左右)者。
2.2 As2 O3 的毒副作用
As2 O3 的毒副作用[7,8] :①皮疹(丘疹、红斑样改变)、皮肤瘙痒、色素沉着或面部浮肿;②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轻度腹泻等;③心脏损害:心律不齐,心电图显示T波改变,传导阻滞等;④神经症状:双侧或一侧肢体或下肢麻木,行走轻度不适感;⑤肝、肾功能损害:谷丙转氨酶不同程度升高,尿常规异常或偶见胸水、腹水等;⑥治疗过程中,可见一过性白细胞增高,并见中、晚幼粒(当WBC≥50×109 /L时,可用小剂量羟基脲、阿糖胞苷等进行治疗),上述不良反应多为可逆性,停药或相应处理后多可恢复正常。As2 O3 的毒副作用相对较轻,一般无严重后果。

3 As2 O3 的使用方法
治疗APL既可单用又可合用。单独使用方法是:As2 O3 10 mg(即癌灵Ⅰ号制剂10 ml)加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500 ml或250 ml,静脉点滴3 h~4 h,Qd,28 d为1个疗程,中间停药7 d~10 d,再开始第2个疗程的治疗。APL完全缓解一般需3个~4个疗程[1] 。合用的方法是:As2 O3 联合使用高三尖杉酯碱,或阿糖胞苷,或米托蒽醌,或足叶乙甙等。具体用药剂量,要因人因病情而异。单用与合用,可以酌情相互交替使用[7]

4 As2 O3 治疗APL的机理
4.1 治疗APL的机理
90%以上的APL,其细胞遗传学特点是染色体t(15;17)易位,即15号染色体上的APL基因PML和17号染色体的RARα基因相互易位融合,表达为PML-RARα融合蛋白[9] 。PML是一种磷酸化蛋白,具有与肿瘤抑制因子Rb相似的生长抑制特性,并呈现细胞周期相关的特异性表达,在G1 期高度表达。APL发病的主要分子基础是PML-RARα融合蛋白的过度表达,它既能阻止细胞的分化,又能阻断细胞的凋亡[10] 。而As2 O3 能快速调变和降解PML-RARα融合蛋白,清除其对细胞分化、凋亡的阻遏作用,发挥抗APL的效果,即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有效地下调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从而诱导了APL细胞的分化和凋亡[11] 。研究发现,低浓度0.1 μmol/L以下的As2 O3 可使APL细胞部分诱导分化,高浓度0.5 μmol/L~2.0 μmol/L的As2 O3 可使APL细胞发生凋亡。As2 O3 诱导细胞凋亡的过程,不依赖维甲酸信号途径,可能通过PML/PML-RARα及其相关基因或蛋白的调节来实现[9~11] 。As2 O3 还有诱导CML急变者的骨髓细胞株K562 细胞凋亡和抑制其生长的作用。As2 O3 可抑制BCR/ABL蛋白的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使BCR/ABL蛋白的酪氨酸磷酸化降低,并使细胞内多种蛋白酪氨酸磷酸化减少[12] 。As2 O3 也能通过降低JAK2 蛋白表达,干扰BCR/ABL致癌信号传递及影响某些凋亡调控基因表达,诱导K562 细胞凋亡及抑制其生长。另外,促进细胞凋亡,还可增加化疗药物对CML细胞的敏感性,提高对CML化疗的疗效[12~14] 。这为治疗CML和CML急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根据和启示。
另外,参与细胞凋亡的调控基因较多,如P 53、c-myc、bcl-2基因家族等,其中的bcl-2是细胞凋亡的强有力的广谱抑制剂,而调节蛋白BAX与bcl-2结合成异二聚体,它能阻遏bcl-2抗凋亡效应[15,16] 。即As2 O3 下调bcl-2基因表达,使bcl-2/BAX比值下降,也是促进APL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4.2 As2 O3 阻止DIC发生的机理
APL常并发DIC,其主要原因是APL细胞表面的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异常高度表达所致[17] 。TF抗原水平的mRNA转录水平升高,促凝活性(procoagulant activity,PCA)逐渐增加,上调了APL细胞的TF和PCA的表达,从而诱发了DIC[17] 。由于As2 O3 和ATRA一样,均可随着时间的延长使APL的TF和PCA的表达逐渐下调,从而阻止了APL经常合并的DIC的发生[18] 。这一点与应用柔红霉素可上调APL细胞的TF和PCA的表达,容易诱发DIC,形成了截然相反的对照[17,18]

5 As2 O3 作用下的APL细胞凋亡
5.1 As2 O3 对APL的治疗效果
As2 O3 对APL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0%左右,其完全缓解率亦在80%以上;而对复发、难治的APL的有效率可达60%以上,其完全缓解率亦在50%左右,而且表现出与ATRA等药物无交叉耐药,即ATRA的预处理并不影响As2 O3 对APL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3] 。As2 O3 可使APL细胞膜破坏,DNA、RNA合成抑制,克隆增殖能力丧失,从而有效地治疗APL[19] 。经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反应证实:As2 O3 促进APL细胞凋亡发生2种形态变化。其一使大部分APL细胞呈“中幼粒样细胞”的变化;其二使相当数量的APL细胞呈胞浆缺如的“退化样细胞”的改变[20]
5.2 光镜、电镜对APL凋亡细胞的观察
光镜下的APL凋亡细胞其伪足和瘤状突起减少,核染色质或均匀散在核膜边缘,或呈半球状聚集于核边缘,奥氏小体减少或消失,核呈分叶状或碎片,最终变为仅有细胞膜包被的“凋亡小体”,被组织细胞所吞噬[21] 。而透视电镜下的APL凋亡细胞,其核破裂、核仁分解成细小颗粒,核染色质浓缩成“半月状”附着于核膜,线粒体、核糖体尚存留,扩张的内质网与细胞膜融合呈凹陷状或空泡状,细胞表面的“绒毛”和细胞连接处减少或消失,整个细胞崩解为大小不等、分别有质膜包裹的“凋亡小体”,当被组织细胞吞噬之后,由其溶酶体将“凋亡小体”进一步降解、消化[22]
5.3 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关系
两者既互相关连,又有区别。如细胞毒T淋巴细胞杀伤靶细胞,就是通过“坏死”和“凋亡”两种方式实现的。坏死是指分泌穿孔素和细胞溶解素在靶细胞之间,导致细胞的溶解和消亡;而凋亡是指向靶细胞传递激活核内切酶的信号,导致DNA降解,使靶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23] 。细胞凋亡是由核内DNA断裂所引起,而细胞坏死乃是细胞膜的功能改变所致。凋亡的后期也将发生继发性细胞膜改变,形成继发性坏死。在坏死末期,细胞核内的DNA也将产生降解,因此,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是2种不同途径的死亡。细胞凋亡多为单个散在发生,核染色质固缩,凝集不匀,核碎裂成“凋亡小体”,DNA降解常在早期发生,不伴炎性反应[?] 。而细胞坏死常为灶性或片状出现,多伴炎性反应[24] 。As2 O3 对APL的作用主要是促进其凋亡,达到治疗乃至治愈APL。

6 As2 O3 中毒的防治
持续2 h静滴10 mg的As2 O3 ,测得高峰血浓度为0.94 mg±0.37 mg/L,峰值持续时间约为4 h。治疗过程中,24 h尿排砷量为每日给药量的1%~8%,末梢砷蓄积上升较明显,最高时可达用药前的5倍~7倍。砷进入人体后,约95%与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相结合,再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器官,通过血浆、血红蛋白或组织间平衡与再分布,80%的砷停留在肝、肾、胃、肠、脾、肺等部位,大部分通过肾脏、胃肠道排出,亦可经皮肤、腺体排除微量。砷排出较为缓慢,其平均血浆分布半衰期为0.89 h±0.29 h,消除半衰期为12.3 h±3.31 h,故砷可在头发、指(趾)甲及骨骼内蓄积。砷中毒剂量为10 mg~50 mg(有个体差异),致死剂量约为60 mg,因此,长期用砷剂治疗的患者,应警惕砷持续蓄积所造成的慢性砷中毒,一旦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要立刻监测微量元素(尤其是砷),进行砷剂量蓄积测定,酌情及时停药或予以相应治疗。对接近致死剂量的患者,还必须做排砷治疗。一般来说,常规剂量的砷剂治疗,还是比较安全的[2,18]
综上所述,As2 O3 对APL的疗效肯定且具有特异性,也是比较安全的。由于ATRA和As2 O3 对APL细胞株HL-60有协同作用,使诱导细胞的凋亡作用增强,经试用治疗非APL的急性白血病,发现有部分成功的病例[20] 。这些提示,对As2 O3 的深入探索,研究和开发有价值和前途。

[5] 平宝红,孟凡义,郑维扬,等.维甲酸诱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早幼粒急性变完全缓解一例[J].中华血液学杂志,1999,20(2):90.
[6] 张鹏,王树叶,胡龙虎,等.三氧化二砷注射液治疗7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J].中华血液杂志,1996,17(1):58-62.
[7] 倪建华,陈国强,沈志祥,等.静脉滴注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药代动力学分析[J].中华血液学杂志,1997;18(5):250-254.
[8] 黄世林,郭爱霞,向阳,等.复方青黛片为主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1995,16(1):26-27.
[9] Chen GQ,Zhu J,Shi XG,et al.In vitro studies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chanism of arsenic trioxid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s2 O3 )induced NB4 cell apoptosis with down-regulation of bcl-2 expression and modulation of PML-RARα/PML proteins[J].Blood,1996,88(3)1025-1061.
[10] Peeters P,Raynaud SD,Cools J,et al.Fusion of TEL,the ETS-variant gene 6(ETV 6),to the receptor associated kinase JAK2 as a result of t(9;12)in a lymphoid and t(9;15;12)in a myeloid leukemia[J].Blood,1997,90(4):2535-2540.
[11] Shen ZX,Chen GQ,Ni JH,et al.Use of arsenic trioxide(As2 O3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Ⅱ clinical efficacy and pharmacokinetic in relapsed patients[J].Blood,1997,89(5):3354-3360.
[12] 汉任云,陈珊珊,陆道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herbemycin(HMA)联合化疗药物对K562 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华血液学杂志,1999,18(5):227-231.
[13] 肖冬梅,孙关林,邬维礼,等.As2 O3 诱导K562 细胞凋亡过程中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的变化[J].中华血液学杂志,1998,19(5):234-237.
[14] 肖冬梅,孙关林,苏卉,等.As2 O3 对K562 细胞BCR/ABL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的影响[J].中华血液学杂志,1999,20(12):637-640.
[15] 温宏升,夏薇.急性白血病bcl-2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血液学杂志,1999,20(7):373-375.
[16] 马东初,孙英慧,马小锋,等.亚砷酸钠选择性诱导G2 +M期NB4 细胞凋亡[J].中华血液学杂志,1999,20(6):296-299.
[17] 郭为民,诸红,王鸿利,等.维甲酸、砷剂及柔红霉素对NB4 细胞组织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华血液学杂志,1999,20(9):453-456.
[18] 刘廷析,茅茅,陈竺,等.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发病及其诱导分化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血液学杂志,1999,20(12):666-668.
[19] 蔡循,贾培敏,石学耕,等.氧化砷诱导维甲酸耐药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MR-2)凋亡的体外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1998,19(7):339-342.
[20] 傅卫军,侯健,王东星,等.氧化砷诱导骨髓瘤株(KM3 )凋亡的初步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1998,19(11):591-593.
[21] 陈烨,缪金明,朱学宏,等.抗PML-RARα反义核酸对NB4 细胞形态、PML-RARα mRNA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J].中华血液学杂志,1999,20(6):307-309.
[22] 倪建华,陈国强,朱军,等.氧化砷对白血病细胞内的PML/PML-RARα蛋白的影响[J].中华血液学杂志,1997,18(1):32-35.
[23] 司斌,孙世明,刘志遐.细胞凋亡与肿瘤的发生和治疗[J].中华内科杂志,1997,36(8):566-568.
[24] 陈国强,朱军,石学耕,等.氧化砷诱导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及其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1997,18(1):25-26.

收稿:1999-11-25 ;修稿:2000-06-08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