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666809
失笑散及其不同提取部位的药效学研究
http://www.100md.com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
失笑散及其不同提取部位的药效学研究

李 强 孙建宁 夏晓晖 肖洪彬 宋春燕 林 巧 李欣志 李 强 孙建宁 林 巧 李欣志(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100029);夏晓晖 肖洪彬 宋春燕(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150040)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 0 22 3
关键词:失笑散;活血化瘀;镇痛;血液流变学;抗血栓形成 期刊 bjzyydxxb 0 中医药实验研究 fur -->

摘 要: 失笑散以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依次提取,将所得的各部位与失笑散原方分别进行止痛、活血的药效学研究。观察了对醋酸致痛小鼠扭体次数、高血脂大鼠血液流变性、小鼠凝血时间、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失笑散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提取部位与失笑散同样具有镇痛、降低高血脂大鼠高切速下全血粘度、降低血浆粘度、降低RBC压积值、延长凝血及血栓形成时间的作用。

A Pharmacodynamic Study on Shixiaosan and Its Extracts

Li qiang,Sun Jianning, Xia xiaohui, et 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

ABSTRACT : To study the effects on blood circulationpromoting and pain alleviating of Shixiaosan and its extracts respectively by petroleumether, acetic ether and metho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tracts by petroleum etherand acetic ether had the same effect with Shixiaosan, which alleviated pain, reduced thewhole blood viscosity under high shearing velocity of hyperlipemia rats, reduced plasmaviscosity, depressed packed cell volume, prolonged the time of coagulation and thrombosis.
KEY WORDS : Shixiaosan;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blood stasis; Alleviating pain; Hemorrheology; Antithrombosis

失笑散出自《和剂局方》,由五灵脂、蒲黄二味组成,功能活血化瘀、止痛。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是许多活血方剂的基础方[1] 。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理,寻找其有效部位,方便用药,我们对失笑散及其不同提取部位进行了药效学研究,结果如下。

1 实验材料

1.1 药物
失笑散以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依次渗漉,分别配制成溶液,另取失笑散(原方制法)水煎得到水煎液备用(药量按生药计算)。复方丹参片(广州萝岗制药厂,批号:960402)。复方丹参注射液(上海第一生化药业公司,批号:971020)。阿斯匹林(哈尔滨制药四厂,批号:960401)。

1.2 仪器
BT87-3型实验性体内血栓形成测定仪(包头医学院研制)。XT-2型血液流变仪(上海跃新仪表厂研制)。

1.3 动物
昆明种小白鼠18~22g,购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Wistar大白鼠,购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2 方法与结果

2.1 镇痛作用[2]
取体重18~22 g的小鼠100只,雌雄兼用,随机分成10组。各给药组及阿斯匹林组一次性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给水(剂量见表1),1h后腹腔注射0.6%的醋酸溶液,观察20min内小鼠的扭体次数,结果见表1。

表1 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的影响 (±s)

组 别 剂量/g/kg 扭体次数/次
石油醚组 15

30.6±18.0**

石油醚组 5 40.5±26.6
乙酸乙酯组 15 38.0±8.8**
乙酸乙酯组 5 41.6±11.2*
甲醇组 15 40.9±15.7
甲醇组 5 51.4±11.5
水煎组 15 36.6±17.3*
水煎组 5 40.4±18.6
阿斯匹林组 100mg/kg 32.5±9.3**
空白对照组 20mL/kg 45.7±16.5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2.2 活血作用[3]
2.2.1 对血瘀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取300~350g大鼠110只,雌雄兼用,随机分为11组。①空白对照组:每天灌胃给水
20mL/kg,共7d,第7天禁食,次日取血检测;②模型组:连续灌胃给水7d,第7天皮下注射肾上腺素(Adr)0.8mL/kg2次,间隔4h,2次之间将大鼠浸入冰水5min。处置后停食,次日取血检测。③阳性对照组:复方丹参片以水化开,每日灌胃给药0.73g/kg,共7d,同模型组方法造模,第8天取血检测;④各给药组:高剂量组15g/kg、低剂量组5g/kg,灌胃给药7d,同模型组方法造模,第8天取血检测。结果见表2。

表2 对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n=10; ±s)

组 别 剂量/g/kg

全血比粘度

血浆比粘度

HCT/%
高切(100s-1 ) 低切(5s-1 )
石油醚组 15

12.09±3.00

34.09±12.00

2.55±0.52*

48.0±4.80

石油醚组 5 14.53±4.03 25.53±6.93 2.79±0.21 48.4±2.5
乙酸乙酯组 15 10.02±2.04△△△ 25.71±8.58 2.88±0.34 44.4±2.60△△
乙酸乙酯组 5 11.65±3.96△△ 19.25±6.89 2.85±0.51 47.1±3.4
甲 醇 组 15 12.75±4.14 22.14±7.08 2.90±0.63 48.3±7.1
甲 醇 组 5 14.67±18.08 27.12±10.97 3.04±0.70 50.5±2.3
水提物组 15 9.46±3.00△△△ 17.72±9.29 2.76±0.29 49.3±4.1
水提物组 5 10.40±1.51△△ 21.71±6.28 2.22±0.34 45.3±3.4
复方丹参片组 0.73 8.10±2.00△△ 13.80±4.84 2.46±0.47△△ 46.0±7.8
模 型 组 20mL/kg 16.20±4.94* 26.19±10.43* 3.01±0.32 50.6±3.8*
空白对照组 20mL/kg 12.32±3.02 16.81±6.95 2.78±0.69 47.1±2.5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 △△P<0.01; △△△P<0.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P<0.05

4.2.2 抗凝血作用
取小鼠100只,随机分组,连续2d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给水),第2天晚上禁食,12h后灌胃给药,给药后1h以毛细管从眼静脉丛取血,测定凝血时间,结果见表3。

表3 对小鼠凝血时间的作用 (s;n=10;±s)

组 别 剂量/g/kg 凝血时间
石油醚组 15

108.0±25.4

石油醚组 5 134.7±30.4**
乙酸乙酯组 15 123.7±38.5
乙酸乙酯组 5 168.2±47.2**
甲 醇 组 15 114.9±23.7
甲 醇 组 5 93.2±20.9
水 煎 组 15 125.9±30.4*
水 煎 组 5 129.1±41.5*
丹参注射液组 20mL/kg 141.8±36.6**
空白对照组 20mL/kg 88.8±27.6*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2.2.3 对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取大鼠60只,随机分成6组,各组连续给药(空白对照组给水)2d后,第2天晚上禁食,12h后第3次灌胃给药,给药后1h,以25%乌拉坦麻醉,剥离颈动脉,直流电刺激近心端7min,测定血栓形成时间,结果见表4。

表4 对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时间的影响 (s;n=10;±s)

组 别 剂量/g/kg 血栓形成时间
石油醚组 5

834.13±79.15**

乙酸乙酯组 5 846.63±124.39*
甲 醇 组 5 728.57±74.85
水 煎 组 5 789.75±40.73**
丹参注射液组 10mL/kg 807.13±109.82*
空白对照组 20mL/kg 692.88±32.09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P<0.05 **P<0.01

3 讨论

实验结果表明:失笑散及其乙酸乙酯部位、石油醚部位具有镇痛、降低肾上腺素—冰水所致血瘀大鼠高切速下的全血比粘度、延长凝血和血栓形成时间的作用,乙酸乙酯部位可降低RBC压积值,石油醚部位可降低血浆比粘度。说明失笑散的活血作用是不同提取部位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可以看出,甲醇提取部位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其活性物质基础提供了比较科学的依据。

作者简介:李强,男,27岁,在读医学博士生

参考文献

1 张炳鑫,俞长芳主编. 中成药实用手册. 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193~194
2 徐淑云主编. 药理实验方法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 700~701
3 陈 奇主编.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484~485,564~566,572~573

(收稿日期:1998-10-06)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