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660618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http://www.100md.com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0年第1期
     许光武 俞茂华 许光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内科(内分泌)专业博士研究生 200025);俞茂华(200040 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内分泌科)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0 0 16 1


    关键词: 期刊 zhnfmdxzz 0 52-55 综述 fur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growth factors, IGFs)从发现到现在已经有40多年了。其中的IGF-Ⅰ最早曾被称为硫化因子,后来又称之为生长介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参与体内几乎每个器官的生长和功能。

一、IGFs基础生化和生理作用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有三种肽类激素(或生长因子):胰岛素(Ins)、IGF-Ⅰ、IGF-Ⅱ。人类IGF-Ⅰ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IGF-Ⅱ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人体内许多组织可以合成、分泌IGFs,但循环中的IGFs则主要是由肝脏分泌的。IGF-Ⅰ是70个氨基酸的单链多肽,分子量7649,和胰岛素原有50%的序列相同。但和胰岛素不同的是,它在循环中仍保留相应于胰岛素C肽的那部分,并有一延长的羧基端。胰岛素的半衰期是几分钟,循环中的浓度在pmol水平;IGF-Ⅰ在循环中的浓度在nmol水平(人约为25nmol/L)。IGF-Ⅱ和IGF-Ⅰ有70%的序列相同,人血清中的浓度更高(约100nmol/L)。血中IGFs只有1%左右是游离的,其余都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nsulin-like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IGFBP)结合,这种蛋白调节IGFs作用的发挥。在人脑、血小板、子宫、胎儿和牛奶中还存在一种短链IGF-Ⅰ,它的N端较正常IGF-Ⅰ少3个氨基酸,这样它和IGFBP的结合力降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613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