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1998年第5期
编号:10649367
胃肠道淋巴瘤性息肉病一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1998年第5期
胃肠道淋巴瘤性息肉病一例

许延发 张学斌 张冠军 陈进才 马家莲 710061 西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许延发、陈进才,马家莲),病理科(张学斌、张冠军)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1998 10 17 5
关键词: 期刊 zhlnyxzz 0 病例报告 fur -->

患者男性,68岁。以腹痛伴腹泻5年,头晕1年于1997年7月29日入院。腹痛以脐周明显,痛后伴稀水样便,先始无脓血,曾按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症状未减轻,且时有加重,近1年来腹泻次数明显增多,由每日4~5次,增至7~8次,多时达10余次,时伴脓血,近1年体重下降11kg,曾行纤维结肠镜检,疑为结肠息肉。入院查体,体温36.5℃,血压14.5/10.0kPa(1kPa=7.5mmHg),脉搏84次/分。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左锁骨上淋巴结不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坦,腹软,右下腹及左上腹有深压痛,未扪及肿块,肝脾肋下未扪及,肠呜音活跃。直肠指诊,指进7cm,直肠前壁可扪及一息肉状肿物,有蒂,表面呈分叶状,质韧,指套见脓血。行乙状结肠镜检,距肛门7、20及30cm处各见1枚息肉状肿物,呈分叶状,基底较宽,乙状结肠、直肠内有多枚大小不等结节,表面覆盖粘膜组织,取较大息肉及部分结节做病理检查,报告为炎症。再次行肠道准备后,行纤维结肠镜检,进镜至回盲部,并进入回肠20cm,回肠内有多枚大小不等结节,回盲部及升结肠、乙状结肠内有大量结节聚集,部分呈块状,表面溃破,有散在出血灶,镜检提示“肠道息肉病”。1997年8月13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全结肠及回肠部分切除,入腹见少量淡黄色清亮腹水,肝胆胰脾正常,胃壁、十二指肠及全部小肠壁较正常厚,浆膜光滑,回盲部可扪及块状物聚集,表面不平,中等硬,阑尾粗短,硬如腊肠,无光泽,盲肠、升结肠、乙状结肠壁较厚,小肠系膜可见大小不等肿大的淋巴结,部分融合成团块状,并集聚在回盲部系膜处。完整切除直肠内1个息肉送病理,报告为“炎性改变”。即行保留直肠,全部结肠及20cm回肠切除。从切除残端发现回肠切缘仍有大小不等多个结节,再次切除回肠80cm,发现切缘仍如上,粘膜尚光整,行回肠直肠端端吻合术,术后恢复顺利。手术切除的全部组织送病理检查,诊断肠淋巴瘤样息肉病(图1、2),属低度恶性。患者术后14天出院,现术后8个月,健在。
讨论 淋巴瘤性息肉病是恶性淋巴瘤的一种,此病比较少见,多见于西方国家,患者年龄多大于40岁,男多于女(2∶1)。本病可累及胃肠道的任何部位,但以十二指肠多见,也可呈多灶节段性分布,其最大的肿瘤常发生于回盲部,其它累及的部位还有骨髓、淋巴结和肝,病变早期发生广泛扩散并累及附近组织的淋巴结。本例病史5年,除食管外病变累及全部胃肠道。本病的诊断依靠病理,术前较难确诊。Lavergne等〔1〕 1994年曾报道12例,仅1例累及食管,11例涉及十二指肠,7例涉及小肠,5例涉及结肠和直肠;12例中,仅1例完全缓解58个月。本例属我院首例,疗效有待随访。

图1 息肉表面肠粘膜腺体大部分消失,左上为残留腺体,其余均为淋巴样肿瘤细胞 HE×100
图2 肿瘤细胞大小一致,浆核少,核圆,呈高分化淋巴细胞型 HE×200

参 考 文 献

1 Lavergne A,Brouland JP, Launary E, et al. Multiple lymphomatous polyposis of the gastrointestinaltract. Cancer, 1994,74(11):3042-3050.

(收稿:1998-03-03 修回:1998-07-06) , 百拇医药